半島時評:一聲大伯一份牽掛青島就是孩子的家
本報評論員 王學(xué)義
一個頻遭不幸的家庭,一個愛心滿滿的好人;一條嗷嗷待哺的生命,一份重逾千金的承諾;一種穿越350公里的思念,一次相隔六年的擁抱。
一個在臨沂,一個在青島,因為半島記者的報道而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一個情深似海、敬愛如山的故事。這是兩座城市之間愛的同頻共振。
六年前的那個3月,對于5個月大的小梁澤來說,命運著實太過殘酷。他先是在沙發(fā)上摔下頭部受傷,顱內(nèi)淤血,轉(zhuǎn)入ICU;父母又因受不了精神壓力和經(jīng)濟壓力,雙雙在醫(yī)院跳樓身亡。數(shù)小時之內(nèi),他從父母的掌上明珠變成孤兒,命運之慘痛莫過于此。此后,小梁澤的命運開始轉(zhuǎn)向。他先是神奇般地康復(fù),而后半島記者對這一家庭的報道,又引起了愛心人士張毓鏞的注意。這個長達六年的愛的故事,由此起頭。
“以后我每月資助小梁澤2000元錢,一直到孩子18歲。”這是張毓鏞的承諾。這份承諾,他已經(jīng)堅守了六年有余,每月都雷打不動地將錢匯到梁家的賬戶上,至今已匯款16萬元。就此而言,作為愛心人士,張毓鏞的慷慨解囊固然值得感佩,而他六年如一日般的踐諾更是可敬可嘆。可以說,張毓鏞身上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者與君子之風(fēng)。
有句諺語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他人的孩子是神。”因為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性的體現(xiàn),而愛別人的孩子,則是人性與神性的結(jié)合。事實上,張毓鏞捐助小梁澤并非偶然。早在六年前記者采訪時就已了解到,他資助過“不下20人”。他當時曾表態(tài)將來資助重點對象將是孩子。后來,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比如,2018年2月,張毓鏞就為即墨區(qū)移風(fēng)店鎮(zhèn)中岔河村的5個貧困孩子送上了愛心捐助,承諾給每個孩子每月分別資助500元,直到十八歲成年。他還表示,會把這些孩子當親生的,除了經(jīng)濟資助外,還要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激勵,讓他們在逆境中學(xué)到本領(lǐng),懂得感恩,將來有能力回報社會。
顯然,張毓鏞給貧困孩子們送去的不僅僅是資助,更是大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人類的廣博之愛。有人或許會說:他捐款,是因為他有錢。這顯然是錯誤的。一個人有多少錢跟他是否捐款,并無必然聯(lián)系。即使有人因為愛而只捐贈一塊錢,同樣也是一種大愛,也值得為其點贊。
當年,半島記者拍下的張毓鏞抱著7個月大的小梁澤的照片,一直擺在梁家的顯眼位置。小梁澤就看著那張照片長大,愛與感恩的種子早已深植他小小的內(nèi)心。他不知道“抱我的伯伯是誰”。奶奶和姑姑也只知道那“是個青島的伯伯”。梁家人對張毓鏞所知實在太少太少。張毓鏞也著實低調(diào),用他的話說就是,做慈善“不是為個人出名,也不是為公司出名”。然而,這世上自有一種力量可以穿透一切表象而直抵內(nèi)心,那就是愛。
身在臨沂的梁家三代人念念不忘,在青島的張毓鏞注定傳來了愛的回響。于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會面水到渠成,一次穿越時空的擁抱分外溫暖。
這世上,所有東西都越分越少,只有愛越分越多。今天,我們將這樣一個故事分享給廣大讀者,就是想將這樣的愛與感動傳播出去,釋放出更大的能量。讓青島這座文明之城,開滿更加絢麗的愛心之花。
- “鄰里守望?與你同在” 膠州市舉辦2025年社區(qū)鄰居節(jié)
- 東方伊甸園試營業(yè)游園全攻略:開啟與水共生的生態(tài)奇幻之旅
- 膠州:6名村民火場搶糧 180畝麥田免遭火災(zāi)
- 浙江三大行,兩家“出問題”?
- 眾泰汽車因財務(wù)信息不準確遭監(jiān)管警示背后:業(yè)績連虧六年 去年僅銷14輛
- 膠州:男子村莊內(nèi)尋找出租屋 入室竊走手機被抓
- 青島故事|膠州楊秀花20多年如一日精心伺候父母 久病床前有孝女
- 膠州市舉行2025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宣傳活動啟動儀式
- 陣容強大,20余上海名醫(yī)天團坐診膠州
- 喜訊!西海岸口腔健康科普館榮獲“隱珠學(xué)區(qū)-社區(qū)教育基地”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