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高考班的西西弗斯
□本報評論員 王學義
高考仍在進行,人們想盡各種辦法,為廣大考生鼓勁加油。考場外的“送考團”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此時此刻,我們也不該忘記那些陪伴考生一路走來的老師們。
就像即墨那位習慣把“辦公桌”支在教室門口的雒仁濤老師。作為高三班主任,他先后送走了15屆考生。他不光盯著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重視學生的心理建設。當學生出現成績急劇下滑時,他想的不是如何“棄子”,而是分析原因,幫其重新追上來。遇到比較“棘手”的班,他也不挑肥揀瘦,而是以一腔熱血、一片真情來對待,盡最大努力讓孩子取得好成績。人心換人心,這樣的老師也注定會得到學生的熱愛,某年高考后,雒仁濤老師曾被班里的學生托舉著跑出200多米。這一幕,想起來就讓人飆淚……
如果將高考比作一座高山的話,學子們是以青春為籌碼,用汗水和孤勇博一個未來;老師則更像是滾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他們拼盡全力,一步步將學生送上巔峰,而自己卻要重新回到起點,開啟下一個艱苦的輪回。如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青春不在,兩鬢斑白。
當學生陸續走向大學,有的老師也即將要退休。就像那位送考“最后一屆高三學生”的劉雅文老師,她用精心的著裝祝福學生“一路輝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西弗斯”們在講臺上的身影,學生們自會銘記在心。因為,他們中的大部分,本身就是各個學校中的優秀教師,所以才挑起了最重的擔子。即便離開這一屆高考的聚光燈,以他們自帶的光芒,轉身也不會黯淡。而且,學生也是最敏感的群體,好的教育很容易深植記憶,口碑本身也自帶翅膀。
對那些高考班的“西西弗斯”,我們應該致以深深的敬意,為了他們的敬業心和責任感,為了他們所推開的一扇未來之窗。致敬他們,也是致敬耕耘,致敬師道,致敬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