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的2020年全國兩會,將于5月21日拉開大幕。根據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決定于5月21日在北京召開。
郭銳代表上了駐地“光榮墻” 今年全國兩會他有哪些“金玉良言”
郭銳代表。(本人提供)
郭銳講述“光榮墻”上的工作場景。(視頻截圖)
半島特派記者 肖玲玲 李曉哲
“第一張照片是我在生產工作中的場景,這張是我們生產的高速動車組,這個是對轉向架零部件的檢查,這個是在現場施工作業……”這些介紹是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印萍,在山東代表團駐地中國職工之家拍攝的一組視頻。
視頻中,一面電子屏幕上正在播放勞模的視頻和圖片資料,而在這面電子“光榮墻”前解說的,則是全國人大代表,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鉗工首席技師、中車首席技能專家郭銳,作為一線勞模,他的身影也出現在大屏幕中。
出生于鐵路世家,祖輩、父輩都是鐵路工人,郭銳也因此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歷程,并親身參與了從“綠皮車”到“和諧號”的轉型,再到“復興號”的飛躍。
我們知道,復興號動車組是中國的一張“亮麗的名片”,中國高鐵能屹立在世界領域之巔,離不開掌握高鐵制造技術的工作者。
復興號動車組上有50多萬個零部件,轉向架對于高鐵列車就像雙腿對于人體,是核心部件。一列高速動車組轉向架,裝配的直接相關部件上千個,裝配尺寸數據記錄上萬個。為了摸清所有的數據,郭銳和同事做了1000多次裝配論證試驗,工作筆記寫了約10萬字,查閱的資料堆起來有2米多高。2006年至今,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各個速度等級的高速動車組轉向架裝配的生產體系、技術標準在他們手中一點一點地建立,從追趕到領跑,中國高鐵實現了一次次技術創新與飛躍。
而大屏幕上,郭銳專心工作的場景及高速動車組的畫面,也正是郭銳和許許多多高鐵人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精神和創新成果的表達。在這里,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中國高鐵工人精神和工匠精神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建言
讓杰出技術工人享受“院士級”待遇
進廠二十多年,從學徒工到一名合格的工人,到高級技師,再到中車首席技能專家,身為一線工人的郭銳實現了向大國工匠的蛻變。而面對多個轉崗的機會,他始終選擇留在生產一線。郭銳打心眼里熱愛一線,也關心一線。2018年,郭銳首次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參加了全國兩會,提出了“大力加強技工教育扶持”等建議;2019年,他在全國“兩會”提出了“對技工院校畢業高級工核發相應等級學歷證書”等建議。今年,郭銳的關注點仍然是一線工人、技術工人、高技能人才。
>>>建議1
鼓勵高校畢業生
加入技術工人隊伍
“新時期產業工人是托起中國制造的堅實力量,國家的重大工程和大國重器離不開尖端的技術工人。”郭銳表示,近年來,隨著工業自動化、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技術等不斷應用,中國制造里除了要有一批傳統意義上的工匠人才,更急需一批有知識、有智慧、有情懷、有夢想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加入到技術工人隊伍中。“高學歷、應用型人才的加入將改變中國制造發展所面臨的瓶頸問題,他們將來才是托起中國制造享譽世界的新時代產業工人引領者。”
因此,郭銳建議國家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和激勵機制,鼓勵機械工程、機械制造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工業技術等專業的大學生和研究生加入到技術工人隊伍中。如:高于同屆畢業生薪資50%、優先評聘工程師、可享受技術人員相關層級政治待遇、可參加技術工人層面、技術人才層面的獎項評選等。“國家制造業的未來離不開工匠人才,只有讓全社會尊重勞動、崇尚技能、渴望成為技術工人才能讓中國制造成為中國創造。”郭銳說。
>>>建議2
在培養、激勵等方面
制定完善的管理體系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郭銳表示,近年來,各省份也先后制定并出臺多項相關舉措,關愛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并廣泛宣傳高技能人才、勞動模范等,目的就是要把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技術工人,倡導和引領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但由于行業性質、企業經營方式、技術工人身份等不同,各行業、企業在落實技術工人的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異。”
針對“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郭銳此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建議各行業、企業制定更加細致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把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更多的技術工人,要注重企業高技能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的作用發揮,并建立與之薪資待遇相對應、相匹配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同時,建議各省市協同主管部門要針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等政策文件,組織各層級的監督、指導作用,確保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的各項政策文件在基層、企業中落實落地。
另外,建議將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國家層面宣傳的影響力繼續加大。表彰、宣傳一批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強國進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工人巨匠”。“引導社會重新審視技術工人,尊重技術工人。只有讓更多的家長愿意鼓勵孩子從小熱愛勞動,崇尚技能,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明天才會更好!”
>>>建議3
將技術工人表彰獎勵
納入國家級榮譽體系
郭銳表示,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高技能人才選拔和激勵政策,評選出各行各業的杰出代表,優秀工匠,給予一次性獎勵或短期獎勵,技術工人的地位得到了逐步提高。我國對技術工人領域的最高獎項是“中華技能大獎”,“截至目前,國家一共評選出260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其含金量非常高,被譽為‘工人院士’。但現實中這類技能人才的收入和相關待遇與其他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的差異仍然巨大。”他坦言,產業工人是托起中國制造的堅實力量,國家的重大工程和大國重器離不開技術工人。為技術工人設立國家級榮譽體系,不僅是為技術工人樹立職業理想,更能讓全社會尊重勞動、崇尚技能、渴望成為技術工人的氛圍更加濃郁,只有讓“技術工人”成為一種榮耀,中國制造業的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因此,他在建議中提出,將技術工人的表彰獎勵納入國家級榮譽體系,具體來看,包括:目前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可參照“長江學者”等享受相關人才待遇和政策;在已獲得“中華技能大獎”的獲得者中進行優中選優,評選表彰“國家級技術工人杰出貢獻獎”獲得者,使之上升為國家級榮譽稱號,可參照“兩院”院士享受相關待遇和政策。
同時,建議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落實相關待遇。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由省部級單位負責落實薪酬水平及相關待遇和政策,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并給予各方面的制度保障;對“國家級技術工人杰出貢獻獎”獲獎者,由國家層面出臺相應政策,落實薪酬水平及享受相關待遇,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并給予各方面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