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保姆變兇手 如何不讓悲劇重演
“毒保姆”當然只是極端個別案例,但也再次敲響了行業警鐘。目前我國家政從業者的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市場又處于供不應求狀態,造成門檻較低,魚龍混雜,使得個別“毒保姆”有空子可鉆。因此,在呼吁嚴懲犯罪分子之際,也必須對行業進行反思。
□江德斌
先用毛巾捂住面部,然后一屁股坐在老人胸口,手里搖著扇子,直至老人沒了生命體征……這殘忍的一幕發生在江蘇溧陽。受害人是一名83歲的老太太,嫌疑人則是她的保姆。保姆的一舉一動都被拍攝了下來。記者從死者家屬處獲悉,他們和嫌疑人是老鄉,事發前雙方相處融洽,未發生過矛盾沖突。更令人吃驚的是,保姆行兇后還非常鎮定地教死者家屬處理后事,“要不是家里有監控,我們說不定還要感謝這個殺人兇手!”(5月12日《現代快報》)
又見“保姆殺人”,從視頻看,其手法毒辣、熟練、冷血,事后處置也井然有序。她指揮死者家屬辦理后事時,鎮定自若,對流程極為嫻熟,并坦然承認:“我送走了很多人,這個我懂。”而這個保姆上班才8天,就動手殺害老人,事后又找死者親屬討要“禮錢”。她作案動機何在?是為錢殺人嗎?相關部門應盡快調查清楚,公布真相。
這起案件,與此前廣東“毒保姆”案情頗為相似。罪犯何某在1年半的時間內,利用做保姆的機會殺害10位老人,其中兩起未遂,在審判時,她供述作案動機“就是為了提早拿到工錢”。另有媒體報道,專門有保姆“執死雞”,凡有生重病、臨終的老人,就專門搶著去做,沒做幾天就殺害老人,跟雇主領取一個月的工資,用這樣的手段賺快錢,“幾日賺一個月的錢,一個月可以做十單”。
近年來,各地頻頻爆出“毒保姆”事件,諸如殺害老人、虐待幼兒、偷盜縱火等,在被曝光后,均引起輿論高度關注。當事人心狠手辣,毫無人性,令人發指,突破了大眾的心理底線。《刑法》第二百六十條之一規定: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見,依法嚴懲“毒保姆”是應有之義,必須對此“零容忍”,才能警示其他從業者。
“毒保姆”當然只是極端個別案例,但也再次敲響了行業警鐘。目前我國家政從業者的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市場又處于供不應求狀態,造成門檻較低,魚龍混雜,使得個別“毒保姆”有空子可鉆。因此,在呼吁嚴懲犯罪分子之際,也必須對家政行業進行反思,探討為何會屢屢上演此類惡性案件,要求對行業采取嚴格監管措施。對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道德品質等方面進行培訓和考核,將有劣跡的保姆納入“黑名單”,實施全行業禁入。
保姆是照顧人的職業,工作繁重、瑣碎,極為考驗從業者的耐心、細心。從業者首先要有愛心,真心熱愛這份工作,才能真心付出,通過服務來獲得相應回報,而不能僅僅盯著錢。目前,家政業的收入并不算低,口碑好的保姆、“月嫂”非常搶手,市場前景可期。應逐漸擺脫低水平,步入轉型升級的軌道,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倡導優質優價的發展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