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讓“產播基地”助更多企業盡快復蘇
羅小峰
泉州市及下轄各縣市共6位市長、縣長近日“組團”直播帶貨,與參與線上展銷會的當地優秀企業一同推介泉州品牌。活動期間,拼多多全平臺泉州商家成交額超過15.48億元,(4月26日中新網)
當市長、縣長“直播帶貨”日漸成為常態,“升級版”來臨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此次報道中,這場泉州新電商直播之所以能引起輿論高度關注,主要是因為兩點:其一,泉州市及下轄各縣市共6位市縣長“組團”進行直播,面向拼多多平臺5.85億消費者,為當地優秀企業“站臺”,如此之聲勢即便放眼全國也是少有的。這既有利于形成統一輿論焦點,也能避免同一地區的各縣市在分別直播中造成“關注度遞減”。當然,市縣長“組團”也是當地官員進一步放下身段,積極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很好地體現出了為企業服務理念的升級。
其二,拼多多首個“產播基地”落地泉州,這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也是電商與實體經濟進一步結合的積極探索。“產播基地”即產業帶直播基地,其作為一個樞紐,能最大限度地將平臺的勢能以及商家的特色產品服務結合在一起,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消費體驗。
值得期待的是,中小企業可以從“產播基地”中受惠,集體借力完成新電商轉型。而且,這種模式是可以復制的。比如,基地會為商家提供執照注冊、入駐、主播培訓、產品代播等一系列配套服務,讓創業者、商家“拎包入駐”。在疫情之下,對很多線下銷售受阻的中小企業來說,這一過程是性命攸關的。對于一些受疫情影響的外貿企業來說,與平臺緊密融合,也有利于其擺脫當前的困境,盡快重回發展的快車道。
如何盡快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內外貿市場結合起來,是擺在當前的緊迫問題。希望各地有關部門與電商平臺、企業進一步探索,發揮平臺優勢,帶動消費提升,助推產業經濟更快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