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全民閱讀長勢喜人 短板也要補
4月20日公布的第十七次全民閱讀調查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保持增長勢頭,有聲閱讀繼續較快增長。近七成成年國民希望,全民閱讀活動再多一些。(4月21日《人民日報》)
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在這一天來臨之際,既有全民閱讀調查數據發布,又有多種活動舉辦,有的地方還出臺了全民閱讀實施條例。這一系列消息令人欣喜。全民閱讀活動開展十幾年來,正在形成越來越濃郁的“多讀書、讀好書”的書香氛圍,對于提升國民素質發揮了重要作用。以2019年為例,全民閱讀“長勢”喜人,相關調查顯示,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綜合閱讀率保持增長;亞馬遜中國報告顯示,付費閱讀意愿持續提升;親子閱讀更受重視。全民閱讀的多項數據保持增長,既是因為各種閱讀推廣活動收到效果,也是因為供給方不斷創新服務,還在于越來越多的人有了求知欲望,正在養成或已經養成閱讀習慣。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國民素質,還有助于培育壯大閱讀相關產業。
不過,目前全民閱讀還有不少“短板”需要彌補。比如,調查顯示,成年國民網上活動以閱讀新聞、社交和觀看視頻為主,娛樂化和碎片化特征明顯,深度閱讀行為的占比偏低。對此,很多人深有體會。顯然這種閱讀質量不高。而要提升網上閱讀質量,既需要內容提供方、內容平臺提升內容質量,也需要讀者耐住性子,由淺到深。再如,城鄉居民閱讀情況差異較大。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的綜合閱讀率為86.4%,較農村居民的75.2%高11.2個百分點。這提醒全民閱讀推廣重點需要向農村“下沉”,這也是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的重要一環。
另外,近七成成年國民希望全民閱讀活動再多一些,這既反映出多數人對這類活動的渴望,也反映出這類活動供給不足,這個“短板”也要補上。筆者以為,全民閱讀的“量”總體來說“長勢”喜人,但閱讀的“質”還有待提升。而提“質”,需要法律、政策、市場等方面共同推動。這需要一個過程,但希望能夠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