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春節的...
城陽趕大集拾鄉愁,迎年風俗多,吃餃子講究多
上世紀90年代的流亭大集。 劉世潔 攝
半島記者 張彤
城陽作為曾經即墨縣的一部分,習俗與現在的即墨相似。隨著時代變遷與生活方式的改變,眾多的習俗已逐漸消失,但在城陽,趕大集這項習俗,還是被保留了下來。對老一輩的人來說,這不僅是生活需要,更是“鄉愁”的記憶。
進臘月門后,年味漸濃。每逢開集的日子,城陽各個大集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目前,城陽區的百年大集有四個,分別是城陽大集、流亭大集、棘洪灘大集和上馬大集,而流亭大集和棘洪灘大集距今已有400余年歷史。據史料記載,在明萬歷年間,流亭大集已屬鄉間十二個大型市集之一,而清乾隆年間當地又有了為期三天的千佛山廟會,其中一天的廟會還與流亭大集重合,并一直延續至今。每到此時,聽戲的、趕場的、買的賣的,十分熱鬧。清末至民國初期,棘洪灘大集以自由交易為主。
趕年集只是城陽人“忙年”的一部分。在當地有這樣的年俗,過了臘月廿三辭灶后,“年”便開始了。接下來的幾天,男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室內外衛生、做豆腐,女人們忙著蒸饅頭、包豆包、做年糕、煎魚炒肉,只待除夕來臨。除夕這天,城陽人上午做供品、辦酒桌、掛年畫、貼春聯、貼福字,各家堂屋正北懸掛俗稱“祝梓”的軸子和四季畫,列祖位、置香案、擺供品。下午男人們帶著子孫祭祖墳“請年”,在墳前焚紙燒香,告祭祖先回家過年,俗稱“上塋”。回家后在院內搭天地棚,供天地神,院中甬路上撒谷草,大門口放攔門棍,謂之已故祖先回家過年喂馬、拴馬用。時辰不長,燒香紙“接灶”,稱“灶神下凡歸來”。入夜時分,家家擺設供品,燃燭焚香燒紙,供奉祖先、財神、灶神,舉家團聚,通宵不眠,稱為“守歲”。午夜時分,則更是紅燈高照,香煙繚繞。家家戶戶迎神祈福,全家吃餃子。
餃子餡極其講究,餡內要放硬幣、棗、栗子、糖果、年糕,誰吃到都要說句吉利話,吃到糖果是“有甜頭”,吃到年糕則是“年年高”,吃到硬幣意味著“有錢花”。年夜飯中,魚是不能少的,取“連年有余”之意。全家人吃餃子時,相互問好,幼者于供桌前依次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則分給幼者“壓腰錢”。
正月初一走親戚拜年的,多去姑舅家。正月初二晚上,各家燃香紙,焚燒天地神,向祖塋方向叩拜,意寓大年已過,送祖先回塋,撤去攔門棍,全家吃餃子,謂之“送年”。正月初二開始,去其他親戚家拜年,持續至正月十五元宵節。
- 城陽故事 | 于建——以專業暖鄰里,用善舉匯星河
- 北大名醫來城陽!城陽人民醫院北大名醫團隊坐診安排(2025年7月7日-7月13日)
- 再攀新高峰,方寸之間,青島市城陽人民醫院肝膽外科精準切除復雜肝門部膽管癌
-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再添碩果,北大專家助力青島市城陽人民醫院完成高難度顱骨腫瘤手術
- 從北京到城陽:北大呼吸“國家隊”技術平移,青島市城陽人民醫院呼吸疑難重癥診療邁上新臺階
- 青島城陽:打造廣告產業新高地,激活消費新動能
- 別做“馬大哈”!快遞落路邊貨物丟馬路,多虧城陽公安幫找回
- 暑季“三集”嗨起來!黃河大集、運河大集、海洋大集 掀起山東消費熱浪
- 出發!青島市城陽人民醫院第十二批對口幫扶甘肅省支醫人員啟程
- 破解“一人住院全家累”民生難題,青島市城陽人民醫院率先推出“無陪護”病房,融合北大頂尖技術與城陽服務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