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立春馬上來到,春節也即將來臨,又是一年新春至!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個朝氣蓬勃的新時代里,半島網記者將拿起筆、背起相機、扛起攝像機,踏著春的腳步,走城鎮,訪民生,入鄉村,問民情,...
新春走基層 | 圍著“杠六九”,老兩口過了30多個年
半島記者 吳璟
1月17日是農歷小年,青島市城陽區許多地方的積雪還未融化,路上到處穿梭著采辦年貨的人。
夏莊街道李家曹社區的田地,大部分被白色大棚覆蓋,大棚間隙,也被雪色填充著,凌晨溫度未上來時氣溫還在零下5℃到6℃。在這些大棚中,63歲的李啟工和60歲的老伴兒高瑞珍身著單衣,揮汗勞作。據介紹,在他們2畝左右的田地上,從2019年11月份搭棚開始了當年青島“杠六九”西紅柿培育,到現在已經忙碌了2個月了。17日上午,記者在棚中看到,綠油油的柿子苗有的茂密旺盛已近20厘米高,有的則剛剛出苗,這是他們夫妻倆為了分散培育及采摘的勞動強度,故意分期種植的。
高瑞珍從棚里出來穿上大衣,踩著雪整理棚膜。
李啟工從倉庫中搬竹條。他每年要在4個大棚中總共插下2000多根竹條。
蓋膜防曬
高瑞珍忙碌間隙,解下頭巾擦了把汗。
大棚中,高瑞珍正在徒手移栽柿子苗,幾顆苗一瓢水,坐在小木凳上一直彎腰不停忙碌,李啟工則趕緊將種好苗的地壟用竹條搭起矮棚,蓋上塑料布避免太陽炙烤。兩人忙了不一會兒就滿頭大汗,李啟工告訴記者,白天大棚里的溫度高達35℃,他們都要穿著單衣在里面勞作。
高瑞珍聊到她原本好看的指甲,干幾天活就都“劈了”。
高瑞珍告訴記者,為了種植西紅柿,她到現在還未置辦年貨,她笑著說:“頭發也沒顧上去理發店收拾,你看我這指甲也‘劈了’不好看了,之前留得多好。”據高瑞珍介紹,她和老伴兒從80年代就開始種植杠六九西紅柿,至今已經種了三十多年了,年年這個季節忙碌,幾乎年年的農歷春節,無論年三十還是大年初一都是在大棚的忙碌中度過,而今年春節也不例外。
李啟工夫婦為西紅柿苗蓋膜防曬。
李啟工高瑞珍夫婦在大棚中種植杠六九西紅柿苗。
李啟工高瑞珍夫婦在大棚中種植杠六九西紅柿苗。
“記得上世紀80年代剛開始種這杠六九的時候,那小棚才一米多高,人要一直彎著腰在里面,別提多累了。你看現在的大棚已經很舒服了,不過周五已經有人建一種新的溫棚了,我們也在考慮明年要不要投資改建。”根據高瑞珍的估計,這些西紅柿預計會給他們帶來10多萬的毛收入,刨去每年都要花費的有機肥、竹條、草席等等1.6萬左右的成本,剩下的將成為他們夫妻一年的主要收入之一。
李啟工從倉庫中搬竹條。他每年要在4個大棚中總共插下2000多根竹條。
李啟工高瑞珍夫婦在大棚中種植杠六九西紅柿苗。
李啟工每天在大棚中勞作一會兒就汗流不止。
李啟工在大棚中整理西紅柿苗。
中午休工了,李啟工站在田邊等著包裹嚴實的高瑞珍騎車趕上。
李啟工高瑞珍夫婦在大棚中種植杠六九西紅柿苗。
高瑞珍家的杠六九用豆餅作為肥料。
大棚之間的雪還未化,高瑞珍的鞋踩了泥又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