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生物讓“液體黃金”走進日常生活
□ 本報記者 廖寧 王嘉一
在雅詩蘭黛、潤百顏、夸迪等護膚產品的成分表里,往往會看到這樣一個名字——透明質酸。
這種配料曾被稱為“液體黃金”,只能從雞冠、牛眼中提取,成本高達數萬美元一公斤。如今,透明質酸已經以滴眼液、護膚品、功能性食品等形式,走進日常生活。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從醫療領域到消費者餐桌,透明質酸如何走進尋常百姓家?
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給出的答案是:技術革新。
透明質酸的醫用歷史可追溯至1934年,但高昂的成本使其長期局限于高端醫療領域。
轉折發生在2000年,華熙生物率先實現透明質酸微生物發酵法量產,生產成本降低90%以上。這一突破不僅打破國際壟斷,更讓透明質酸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生產。2011年,酶切法技術迎來突破。通過生物酶解精準控制分子量,華熙生物開發出不同功效的產品,并獲中國專利獎金獎,主導制定多項國際標準。2020年,合成生物學技術帶來第三次革新,“細胞工廠”模式代替傳統發酵,將生產效率提升3倍,并實現零碳生產。
“從動物提取到微生物發酵,再到酶切法和合成生物技術,透明質酸的獲取效率、質量等實現提升。”華熙生物副總經理相茂功介紹,尤其是合成生物技術的引入,讓透明質酸的應用領域延展,華熙生物也形成“原料-醫療終端-功能護膚品-功能性食品”的全產業鏈布局。“我們還構建了從菌種改造到原料生產的全流程技術體系,推動科研成果落地。”相茂功說。
在透明質酸領域,素有“世界透明質酸看中國,中國透明質酸看山東”的產業共識。而這離不開通過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構建起的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從原料研發到終端應用,從智能制造到綠色生產,山東已形成覆蓋透明質酸全生命周期的完整產業閉環。
市場需求推動著研發向前。2021年,國家衛健委將透明質酸鈉納入新食品原料目錄,華熙生物推出“水肌泉”玻尿酸飲用水等產品;面對老齡化浪潮,華熙生物在糖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領域持續投入,推出系列產品。
“我們主營的四大業務板塊——原料、醫藥、護膚品、食品,就像四個車輪,支撐著公司前進。”相茂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