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泓新材料:“超高分子”引領技術變革|走在前 挑大梁·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8日訊 在滕州市的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一場“分子級”的技術變革正在悄然發生,聯泓新材料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技術的領導者。在山東,精細化工產業鏈的帶動下,政企聯手不僅填補國內行業空白,更牽引鋰電池隔膜、海洋工程等下游產業升級。
展開山東精細化工產業新版圖,齊魯大地雙核驅動——膠東半島與魯南經濟帶東西呼應,共筑從基礎原料到尖端材料再到綠色應用的三維生態。煙臺萬華聚氨酯全球稱冠、東營煉化集群產能破億噸,棗莊鋰電材料基地推動新能源技術變革……為全國精細化工進化注入澎湃動能。
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在這片綠色與靜謐的工坊,暗暗涌動著一場火與熱的交響樂。衣、食、住、行,你所熟悉的生活用品,許多都起源于這里。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您可能對它的工業名字感到陌生,但是說到塑料,您可能就熟悉多了。在我左手邊,拿的是一個廚用保鮮膜,它的分子量大約在15萬左右;在我右手邊,拿的是一個用在鋰電池內部的隔膜,它的分子量大約在150萬左右。您可別小看這10倍的差距,它們的背后,是一整條精細化工產業鏈的系統變革。
聯泓(山東)化學有限公司超高裝置主任工程師祁少建介紹說:“分子量越高,它的力學性能會好,抗磨能會大大提升,這套裝置開發的創新點,我覺得最大的一個就是真正實現了工業化的連續運行。因為目前國內的間歇法的工藝居多,像我們這種裝置能連續運行三個月。”
實現連續運行,能夠省時間、降成本、提品質。然而,現在的技術有多硬核,研發過程就有多坎坷,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必須要有超精細的工業控制。而此前,國內并沒有相關工藝和可供參考的經驗,這就意味著從原料化學反應到工藝設備的整個鏈條都是空白。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合研究所技術討論現場,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朱本虎說:“對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這個產品來說,連續法工藝由于持續進料、出料,分子量特別高以后,容易產生局部放熱,放熱后就會出現發黏、粘釜、粘料的難點,這些東西都要做詳細研究,然后才能形成一個穩定的工藝參數。”
所幸,聯泓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合研究所同屬于聯盟合作單位(中國科學院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聯盟),產業鏈上的痛點反而打通了雙方技術合作的新賽道。從反應釜小試到中試放大,再到模擬驗證,他們首先研發出一款專用催化劑,然后根據參數開發設備,最終用兩年多時間建成了完整的生產裝置。
安徽美芯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向斌介紹:“我們公司主要生產濕法鋰離子電池中的隔膜材料,產品系列為超高穿刺7-9微米產品,目前聯泓的產品在新導入客戶端已小批量使用,內外部測試結果均滿足標準。”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重大專項辦公室主任韓紹華說:“支持企業圍繞著高端化學品的關鍵原材料、關鍵設備、關鍵工藝以及下游的拓展,我們進行了系統化、體系化的布局,支持企業聯合上下游的優勢單位,組成創新聯合體進行攻關。像我們今年的高端化學品重大項目,占總的項目支持體超過10%。”
如今,聯泓的產線已穩定開發出鋰電池隔膜料、模壓料和紡絲料三大類共五種型號的產品,銷往國內主要市場,“分子級”的創新正逐步裂變為精細化工市場的新增長極。
山東省化工情報信息協會專職副秘書長王健說:“聯泓新科開發的連續法生產工藝,就解決了傳統工藝里產品粒徑大小不一的老大難問題,這就使得高分子量聚乙烯產品的穩定性更加可靠。”
記者手記:
分子量的差距,丈量的不僅是材料性能的飛躍,更是一個精細化工大省向價值鏈頂端攀登的決心。從實驗室燒瓶到萬噸級裝置,山東化工用最硬核的方式詮釋:真正的創新,是在毫厘之間求突破,產業鏈上結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