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發現罕見深海章魚新物種飛天煙灰蛸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發現并命名了一種深海章魚新種——飛天煙灰蛸Grimpoteuthis feitiana Tang, Zheng & Zhang, 2025。科研人員結合整合分類學方法,分析了章魚類的系統演化關系,并探討了章魚在深海環境中的適應性,相關成果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生物多樣性與進化》。
飛天煙灰蛸原位視頻
煙灰蛸屬于頭足綱八腕目有須亞目,是一類生活在深海的章魚。因為游泳時會扇動大耳朵一樣的鰭,加上腹部突出的漏斗,與迪士尼動畫的卡通形象小飛象丹波(Dumbo)如出一轍,因此俗稱“小飛象章魚”。
新種飛天煙灰蛸發現于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水深1240米處,體長約20厘米,通體呈半透明的橙紅色,皮膚質地柔軟呈膠質,鰭鈍圓,內殼較為光滑,并具有七排同形齒的齒舌。因它在水中游動時會優雅地收縮或舒張腕間膜,配合形似“大耳朵”鰭的拍打,宛如在水下翩翩起舞的精靈,研究人員以敦煌壁畫中的“飛天”仙女為靈感,將其命名為飛天煙灰蛸。
飛天煙灰蛸外部形態圖
研究團隊基于遺傳信息分析結果,證實了煙灰蛸屬的分類地位,并為其單系性提供了證據支持。此外,研究還為近期有須類章魚的分類學修訂提供了新的佐證,確認有須亞目可細分為面蛸超科和須蛸超科兩個單系群。基于古生物學證據,推測現生深海頭足類的共同祖先可能起源于淺海環境。研究團隊從線粒體基因組層面探討了深海章魚的深海適應策略:深海章魚可能會通過減少主動游泳、降低移動速度等方式降低其代謝需求,從而使線粒體呼吸電子傳遞系統保持正常功能。這些適應機制使它能夠在高壓、低溫和缺氧的極深海端環境中生存自如。本研究不僅豐富了深海生物多樣性認知,還為理解章魚類的進化與適應機制提供了新線索。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