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園貓頭鷹一家“火”出圈,夜晚卻遭遇“不速之客”?專家呼吁:請收起手電筒,理性觀鳥!
近日,中山公園的貓頭鷹一家引起不少市民關(guān)注。幾只通體灰色的貓頭鷹幼崽瞪著圓溜溜的眼睛,在窩里歪著頭轉(zhuǎn)著脖觀察世界的模樣,讓許多市民直呼“萌化了”。不僅有男女老少到樹下一睹為快,更是有攝影愛好者拿著長槍短炮專門蹲守拍攝下這可愛一幕。
6月25日,中山公園工作人員反映,前一夜受強光干擾,貓頭鷹幼鳥從樹上掉下3只。青島市園林和林業(yè)局、青島市觀鳥協(xié)會以及青島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站得知該消息,立即前往中山公園對貓頭鷹幼鳥展開救助。
貓頭鷹一家系紅角鸮,去年就在此繁殖
“火”出圈的貓頭鷹一家的巢穴位于中山公園南門門口的一棵法國梧桐樹上,近期,這對貓頭鷹父母誕下5只幼鳥,引來一眾市民圍觀,更是有攝影愛好者拿著長槍短炮專門到此蹲守拍攝。
這幾只貓頭鷹幼鳥通體灰色,瞪著圓溜溜的眼睛,在窩里歪著頭轉(zhuǎn)著脖觀察世界的模樣,萌化了很多市民以及網(wǎng)友的心。
“這幾只貓頭鷹的品種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角鸮”,青島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站成員劉粟估計,這幾只幼鳥誕生大概30-40天。
紅角鸮的巢穴在樹高近10米的樹洞里,位置隱蔽,利于紅角鸮繁殖。它們主要以蝗蟲、金龜子、蟬類等為食,也捕食鼠類。去年,青島市觀鳥協(xié)會就曾發(fā)現(xiàn)它們在這里繁殖。“它們能在這里繁殖,這就說明城市公園的環(huán)境保護得不錯,生物鏈比較完整,能夠提供給它們食物并讓它有條件養(yǎng)育后代。”青島市觀鳥協(xié)會會長薛琳說。
受強光干擾幼鳥夜里掉下,如今已拉起警戒線
據(jù)中山公園工作人員反映,24日晚由于受拍攝強光的影響,有3只幼鳥受到驚嚇從樹上掉落下來。“前一天晚上掉落后,夜班保安巡邏發(fā)現(xiàn)了,立即保護起來,第二天將這3只幼鳥交給了動物園管理方。”
在薛琳和劉粟到達后,發(fā)現(xiàn)樹上僅剩了1只幼鳥,還少了1只。“有可能半夜掉落后讓其他動物給帶走了。”劉粟說。
他們先對被保護起來的3只幼鳥進行了檢查,發(fā)現(xiàn)幼鳥身體沒什么問題。可樹洞的高度過高,普通的梯子根本夠不著。于是劉粟等人用鞋盒給它們做了個人工窩,用繩子固定在樹干上。
可沒成想,還沒等工作人員爬下梯子,3只幼鳥已經(jīng)跳了出來。劉粟分析,因為這幾只幼鳥的飛羽已經(jīng)長了一半,具備一定的飛行能力,能飛80厘米到1米左右。“正常來說,這個年齡段它們正嘗試著往外飛。但是樹的周圍沒有植被,而且是硬化地面,我們擔心它掉落摔傷,又因為周圍人多,幼崽掉下來之后成鳥也不敢下來接。”
將它們再次安頓好后,一只體型最小的幼鳥再次掉落下來。劉粟作為救助站的一員,常年救助鳥類,對鳥情況十分清楚。“這3只幼鳥我都做了初步檢查,身體狀態(tài)不錯,總掉落這只應該是出殼最晚的。‘老小’吃飯也得‘排隊’,都是哥哥們吃飽后才能輪到它吃,它體重最輕,個頭也最小,若是在野外很可能就會被淘汰。”
所以劉粟將最小的這只幼鳥帶回了青島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站,對它進行人工飼養(yǎng),給它喂食牛肉、切段的小白鼠等,在它具備飛行條件后將擇時放歸。
同時,工作人員在這棵法國梧桐周圍拉起了警戒線,以隔離拍鳥人群,給紅角鸮創(chuàng)造安全環(huán)境。
最小幼鳥將人工喂養(yǎng)幾天,專家呼吁勿用手電筒照射
之所以將最小的幼鳥帶回救助站,還出于這樣一個考量:“這幾天會連續(xù)下雨,我怕這只幼鳥淋濕了再體弱。”他告訴記者,距離這幾只幼鳥能完全獨立飛行,還得10天左右。
“當然,不一定非要等到幼鳥會飛再送歸,還是讓成鳥帶大會更有利。成鳥帶,它的認知建立,包括行為都會更好。辨別食物、抓取食物都得父母教。”劉粟說。
同時,他呼吁大家理性拍鳥。“它們在繁殖期比較容易受到驚擾,雖然能夠理解大家拍雛鳥的心情,但是我們還是要尊重鳥類的習性,不要過多干擾。如果說有掉落的情況,請及時聯(lián)系工作人員,不要大聲喧嘩,更不要拿手電筒去照。”
島城將要迎來連續(xù)降雨,據(jù)悉,這些天,中山公園將會加大夜間巡護力度,保護紅角鸮幼鳥健康長大。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兆慧 圖/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