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次“中國好人榜”發布,青島兩人上榜
6月24日,2025年首次“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河南省安陽市舉辦。經各地推薦、網友評議和專家評審等環節,共有152人(組)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身邊好人光榮上榜。青島市劉建港、林風謙獲評“敬業奉獻好人”,截至目前,青島市累計115人榮登“中國好人榜”。
完整榜單
青島劉建港榮登榜單
劉建港,男,1975年8月生,中共黨員,山東省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船長。從1994年投身祖國水運事業至今,劉建港的足跡遍及青島港、煙臺港、日照港、東營港、大連港,是唯一參與了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和大連灣海底隧道“三大跨海沉管隧道”建設的安裝船長,被譽為“海底繡花”第一舵手。劉建港曾獲山東省勞動模范等榮譽。
筑夢:
從水手成長為總船長
劉建港來自地道的筑港家庭,他在父親參建青島港時出生,于是取名“建港”,寓意傳承筑港家風,為祖國水工效力。1994年,劉建港滿懷激情地加入了公司的筑港隊伍,憑借著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的膽識,他從一名普通的船員一步步成長為“起重15”船的大副,后來又擔任500噸級的“起重11”船船長。
在劉建港的帶領下,“起重11”船成為了山東省港口航道建設的中堅力量,參與了該省95%以上的港口航道工程項目。從青島港30萬噸原油碼頭的巍峨身影,到董家口40萬噸礦石碼頭的雄偉壯觀,再到第29屆奧運會青島國際帆船中心水工工程的精致完美、棧橋的精心整修,這些重大工程和地標性建筑背后,都凝聚著劉建港和他的團隊的心血與智慧。
在齊魯大地那綿延三千多公里的海岸線上,劉建港的身影無處不在,他披荊斬棘,與風浪搏斗,留下了無數英勇的足跡。這些經歷不僅錘煉了他的意志,更為他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讓他擁有了乘風破浪、再挑重擔的勇氣。
堅守:
海底繡花鑄就超級工程
“2023年4月19日,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我們參建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順利通過了竣工驗收。”提及此事,劉建港語氣中滿是自豪。回溯到2013年,初到港珠澳大橋建設現場的劉建港,來不及休息就一頭扎進深塢,用最短時間將每一根纜繩的方向、受力情況都牢記于心。他秉持著“每一次都當作第一次”的嚴謹態度,不斷探索和實踐,最終總結出了一套高效的深海沉管安裝方法。
在那段緊張而充滿挑戰的日子里,劉建港與所有的港珠澳大橋建設者并肩作戰,共同經歷了各種極限考驗。最終安裝接頭的時刻,雖遭遇了險情,但他們憑借著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精湛的技術,化險為夷,確保了全部33節沉管順利沉放對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海上施工的新紀錄。
正是有了這樣一群不畏艱難、勇于創新的建設者,港珠澳大橋這一超級工程、國之重器才得以屹立于世界橋梁建設之巔,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驕傲。
攀登:
整裝待發刷新中國速度
如果說參與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是攀登至工程領域的巔峰,那么投身我國北方首條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的建設,便是劉建港在巔峰之上的又一次勇敢“飛躍”。2017年,劉建港揮別伶仃洋的壯闊,轉戰至大連灣,肩負起大連灣海底隧道沉管浮運安裝的重任。
在大連灣這片海域,劉建港和他的團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需要攻克國內曲率最大的沉管安裝操作難題。而最后一節沉管的安裝,更是被冠以施工水域最狹窄、系泊工藝最復雜、安裝空間最小、沉放控制難度最大等六項“之最”。面對如此苛刻的施工條件,項目團隊沒有退縮,而是多次對方案進行優化、調整,并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劉建港更是親自上陣,帶領全船的操作手們,以高度的專注和精湛的技術,如同“海底繡花”般精細作業,最終實現了沉管浮運安裝的提前圓滿完成,他也因此被譽為“海底繡花”的第一舵手。
虧欠:
為國筑港把“小家”裝心里
在逐步成長為“筑港尖兵”的同時,劉建港深刻認識到“傳幫帶”的重要性。在其29年的職業生涯中,有近19年的時間都在傳授技藝、培養人才,為行業輸送了大量杰出的船員。
劉建港深愛自己的家人,但自從擔任總船長以來,他的心中始終裝著安裝船這個“大家”,對自己的“小家”陪伴很少,妻子生病、老母親手術和孩子的重要時刻,他都因工作原因多次缺席。然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為了他不斷追求筑港夢想、勇爭第一的強大動力。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劉建港正以工匠精神和勞模的擔當,勇往直前、攻堅克難。他如同一位踏浪而行的航海者,為祖國的海底交通建設鋪設出一條條通途,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青島林風謙榮登榜單
林風謙,男,1972年8月生,中共黨員,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快樂沙愛心幫扶中心負責人。林風謙30年來行程40多萬公里,為無數鄉村兒童點亮閱讀夢想。他發起“我愛圖書角”項目,捐建2237個圖書角,惠及8萬余名孩子;推動“行走的書箱”項目,培養500余名公益鄉賢,服務20余萬人次;創建多元閱讀平臺,開展2000余場活動,服務40萬人次。多年來,他始終堅守鄉村兒童閱讀推廣,點亮鄉村兒童閱讀夢想,用行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聚焦鄉村兒童閱讀普及
用愛為鄉村孩子搭建班級圖書角
林風謙深知閱讀對于鄉村孩子來說,是打開外面世界大門的鑰匙。1995年,他開始了自己的助學支教之旅,從此便與鄉村孩子的閱讀之路緊緊相連。十余年間,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穿梭于山東、內蒙古、四川、貴州等地的135所小學,收集調研問卷2萬余份,開展訪談3000余次。這些問卷摞在一起足有數米高,林風謙帶領伙伴們起早貪黑,花費一個多月時間,將每一份問卷輸入電腦,最終形成數萬字的調研報告。這份沉甸甸的報告,承載著他對鄉村孩子閱讀現狀的深刻洞察,也為他后續的行動指明了方向。
在調研的基礎上,林風謙發起了“我愛圖書角”項目,旨在為貧困地區學校在班級里設置學生可以隨時取閱的圖書角。項目啟動以來,他四處奔走,多方籌措資金,累計籌資500多萬元。他不僅自己捐出了多年積累的3萬多元稿費,還積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其中。在他的努力下,全國多家小學陸續建起了2237個愛心圖書角,8萬余名孩子受益。這些圖書角,如同一盞盞明燈,照亮了鄉村孩子的閱讀之路,為他們打開了通往知識世界的大門。
聚焦鄉村兒童閱讀推廣
用心為鄉村培養領讀志愿隊伍
林風謙深知,愛心事業不是一個人拼盡所有做了很多,而是很多人都力所能及做了一點點。因此,他十分看重本土公益領讀人培育。2017年起,他在平度市發起了“行走的書箱”鄉村兒童閱讀項目,探索農村兒童閱讀模式。這個公益項目以“送書下鄉”形式,培育“公益鄉土文化能人”參與鄉村閱讀推廣。林風謙每周數次跑去鄉村,親自參與書籍的搬運和分發。他曾是一艘先進導彈驅逐艦的政委,在部隊時率艦首航釣魚島海域,榮立過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然而,為了鄉村兒童,他卻真能撲下身子,搬書運書箱,什么臟活累活都干。他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大家,政府多個部門和一些閱讀科研機構也都給予他支持。特別是一些鄉村退休老師、村里的文書或婦女主任等,紛紛加入了志愿服務隊伍,使得公益閱讀推廣實現了“專業”“長期”“系統”開展,探索了一條公益力量促進鄉村兒童文化幫扶的新路。
8年來,“行走的書箱”累計覆蓋全國四個省份12個城市200余個村莊和100余所鄉村學校,開展公益活動500余場,挖掘培養500余名公益志愿者骨干,服務兒童20余萬人次。這些數字背后,是林風謙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是他對鄉村兒童閱讀推廣事業的執著堅守。
聚焦鄉村兒童閱讀可持續
用智為鄉村搭建多元閱讀平臺
林風謙深知,愛心活動不僅需要真誠的出發點,更需要專業的指導。自2015年起,他開展悅讀書房、鄉土文化能人書房、睦鄰書屋、“創享+”等鄉村兒童閱讀服務陣地建設項目,探索“公益閱讀+鄉村振興”新路徑。在實踐中,他以鄉村兒童閱讀為核心,以社工專業理論為主導,連接多元社會資源,打造“協同治理”服務模式。他結合各個鄉村特點,打造“1+2+X閱讀公共空間運營”等工作方法,為鄉村兒童搭建起多元化的閱讀平臺。
這些項目累計開展公益活動2000余場,服務逾40萬人次,挖掘一線志愿者2000余名,提供志愿服務6萬余小時;鏈接愛心企業300余家,為鄉村提供愛心物資10萬余件,價值200余萬元。這些成果,不僅為鄉村兒童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路走來,林風謙并非一帆風順。他在西藏日喀則因為高反住進過醫院,在云南紅河大山里遭遇過山體滑坡險情,在江蘇徐州高速上經歷過車禍……面對這些困難和危險,有人勸他,你這個年齡了又不靠這個吃飯,快歇歇吧。但林風謙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因為他深知,鄉村孩子對知識的渴求。這條路,他會一直走下去。
- 青島電網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
- 總數達到4個!青島新增兩個省級現代海洋特色產業集聚區
- 平安產險青島分公司開展安全生產培訓活動
- 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平安產險青島分公司:開展防范非法金融集中宣傳活動
- 合眾人壽青島分公司開展2025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室內宣傳活動
- 讓世界看見青島,在青島擁抱未來!外交部領事司組織外國駐華領事官員赴青島參訪側記
- “愛和責任 保險讓生活更美好”太平人壽青島分公司2025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系列活動全面啟動
- 平安人壽青島分公司:用心守護客戶 傳遞保險溫暖
- 太平人壽青島分公司暖心理賠服務 傳遞太平溫情
- 2025年諸城市衛生健康局所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