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發電水下養魚,青島這個村百畝竹節蝦搶“鮮”上市
進入休漁期,青島各類養殖海鮮端上市民餐桌。6月12日,記者來到青島西海岸新區王臺街道魏家島洱河村探訪時了解到,去年正式開始投產的漁光互補項目迎來了大豐收。首批養殖的竹節蝦陸續開始上市,一斤能賣到60元左右。由于肉質鮮美,市場上供不應求。
三蝦一蟹混養,基圍蝦搶“鮮”上市
“今年產量很不錯,10畝地能出800斤左右。”從1999年開始,大升海鮮坊的負責人魏振升就進入水產養殖行業。從中國對蝦、竹節蝦、螃蟹、南美白對蝦等等,都有豐富的經驗。
剛開始,每個池塘一年只養一種。這樣不僅風險大,收入也不高。前幾年,他們跟高校合作,破解了多季蝦養殖技術。魏振升說,他們池塘里現在養了竹節蝦、南美白對蝦、草蝦和螃蟹。
從4月份開始,他們就陸續投放魚苗。6月份開始,竹節蝦最先上市。“它們主要以水里的微生物為食,平時添加的飼料也都是海捕的小蛤蜊。”魏振升說,竹節蝦的環境跟野生類似,所以價格比較高。目前,70個左右能達到1斤,能賣到60元左右。剛上市的時候,最貴能達到100元/斤。
“我們總共100畝地,一個池塘10畝左右,畝收入兩三千元。”魏振升說,這只是竹節蝦的收入。再過兩個月左右,他們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就上市了。8月份,梭子蟹和草蝦陸續上市。多樣化養殖不僅分散了風險,也提高了收入。
魏振升說,水產養殖看起來輕松,其實一點也不容易。蝦蟹對水質要求非常高,一旦處理不好,可能幾天就全部死掉了。所以,他們每天都得觀察水質情況,才能保證有個好收成。
漁光互補,一畝增收1300元
“增加了光伏發電后,每年有了保底收入。”魏振先說,2023年開始建設,他們是從去年開始養殖,但是竹節蝦沒來得及投放,今年算是一個完整周期。
“運營我們不管,每畝地年租金1300元。”魏振先說,他承包了100畝地,一年就有了13萬元保底收入。
對于水下養殖有啥影響?魏振先說,春天回溫慢一點,夏天能起到遮陰避涼的作用。總體上來說,對于下面養殖的蝦蟹影響不大,產量還是根據養殖戶對于水質控制有關。
據介紹,該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000畝,規劃建設6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除了魏振先,其他養殖戶也陸續開始正式投入養殖。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作為推動能源轉型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青島近年來投入了一批漁光互補項目。2024年,膠州李哥莊鎮1600漁光互補項目投入運行,并同步配建制氫項目;2024年11月,城陽區北岸城暉150MW漁光互補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25年5月30日,國內首個漁業融合海上光伏項目——中電建青島即墨海上光伏項目一期首批并網發電。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桂東 宋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