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只要一進門,就沒有我修不了的”!青島六旬“騎行俠”有個隱藏身份,社區“全能維修工”
頭戴頭盔、眼鏡、防風面罩,一身騎行裝備的張盈奎,常從城陽的白云山社區出發,騎行到嶗山仰口,攀至山頂后再原路返回——這一趟行程往往要花費半天工夫。“我很喜歡這種在路上的感覺,像風一樣暢快。”今年61歲的張盈奎身形健碩,語氣里透著灑脫與不羈。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張盈奎多了一份“差事”,這讓他愈發忙碌起來——成為社區志愿維修隊的一員,他的日程表上多了無數個“居民需求響應時刻”。
“只要一進門,就沒有我修不了的。”這句豪爽宣言,源自張盈奎半生與建筑設施打交道的底氣。退休前,他在陜西老家從事物業水電維修工作超10年,工程安裝、設備調試、管道檢修等技藝早已爛熟于心。今年年初,為照顧懷孕的女兒,他從黃土高原來到黃海之濱,在社區招募志愿者的公告里找到了自己新的用武之地,成為一名公益維修員。
每當在群里看到有居民家里需要維修,張盈奎總是第一時間詢問情況,商量合適的時間前往。一次,一戶居民家里衛生間水閥漏水,張盈奎趕到后,和同事蹲著仔細查看水盆下面走水情況,憑借多年經驗,通過留在外面的孔道將墻內的閥門擰緊,止住漏水后再更換新的閥門。“他家這個情況確實有難度,走的是暗線,閥門、管道都在墻里面,一般人掌握不好不敢貿然維修。每次上門都是先判斷原因再尋找解決方法,咱經驗豐富,一看就知道哪里的問題,一般錯不了。”張盈奎專業地點評道。
幾天后,有一戶居民反映家里馬桶出現了問題,有時不上水有時又一直跑水,張盈奎去到現場一看便知曉了問題所在。“連接浮子的杠桿下面是一處小孔,拿個針頭通開就上水了。一直跑水是因為摁扭那塊需要清潔了,拆下來拿到水龍頭那一沖洗就可以了。”對于張盈奎來說這都是老本行。
“我們維修群里非常活躍,缺什么東西只要誰那有都是第一時間在群里回應,上次我們去一戶居民樓里修復掉落的瓷磚,膠槍、結構膠、橡皮錘等工具一湊,就去居民家里給他粘上了。我就是多出點力氣而已。”這幾天張盈奎通過近期實地走訪并結合大家反饋,還列了一下需要另行配置的工具,“我們隊伍里的工具雖然挺全的,但還是缺一些,一切只為更及時地幫助居民解決問題。”
張盈奎的微信、QQ昵稱都是“愛心島島主”,這個稱號背后,是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助人事跡:他曾抱著迷路的幼童沿著市場商鋪挨家挨戶詢問數小時,最終將孩子送回家人懷中;他也曾徒手扒開斷裂的鋼架救出重傷工友,卻將單位獎勵換成營養品,悄悄塞進工友病床;他還曾騎三輪車送昏迷的鄰居去醫院,墊付醫藥費后守候至天明……
“每當看到別人遇到危險或有難處,總想去伸把手。其實,誰碰到這些都不會袖手旁觀的。”張盈奎說,“只要社區、居民需要,我繼續爬高下低。”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