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眼|為弘揚沂蒙精神立法,為什么說這是一項創舉?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
《沂蒙山小調》響起,山東兒女最顯性的紅色基因更活躍了。
今天(5月22日),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有了最有力、最有效的保護——山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山東省傳承弘揚沂蒙精神條例》。
自此,傳承弘揚沂蒙精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蒙山高,沂水長,沂蒙精神經得住歲月洗禮。
在炮火連天的革命戰爭年代誕生,發展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在新時代不斷得到升華,沂蒙精神是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
“對于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凝聚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條例具有重要的首創意義和示范作用。”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劉源如是評價。
一直以來,山東不斷完善制度保障,出臺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大力弘揚沂蒙精神的意見等法規政策,為保護傳承紅色文化提供制度基礎和立法經驗。有關部門和單位持續加大沂蒙精神的研究闡發、教育宣傳等工作,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做法。
開展傳承弘揚沂蒙精神立法,時機、條件剛剛好。
沂蒙精神的力量,是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實踐的力量。
在戰火年代,沂蒙人民毅然選擇“熱愛中國共產黨、相信中國共產黨、堅決跟共產黨走”,這正確抉擇讓沂蒙老區迎來了發展,沂蒙人民收獲了幸福。
從貧窮落后到率先整體脫貧、全面建成小康,從地攤式大棚到商貿物流通達天下,從“四塞之崮”到“高鐵開進沂蒙山”,從落后小城到濱水生態宜居現代化城市……以沂蒙精神為引擎,沂蒙兒女將紅色文化之力轉為干事創業的動力,取得了一場又一場新的勝利。
文化的力量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
身處時代的激蕩中,要不斷去溯源、去尋根、去汲取精神力量。
面對時代之問、世界之問時,我們就會更有底氣、更有能力作出科學正確的回答。
那每一個個體,應如何與偉大精神連接?
條例中有答案:鼓勵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沂蒙精神的學習、研究、宣傳活動,自覺踐行沂蒙精神,形成傳承弘揚沂蒙精神的良好社會風尚。
還有一條禁止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實施歪曲、丑化、褻瀆、否定沂蒙精神的行為。
省人大代表、費縣手繡傳承人卞成飛是土生土長的沂蒙人。她受邀列席常委會會議,見證了條例審議過程。她說,以法護航傳承弘揚沂蒙精神,讓沂蒙山區的紅色文化工作者更安心、更有底氣??吹綏l例對沂蒙精神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方面作出規定,對以后的生活更是充滿了信心!
“把老百姓的利益始終放在心上,更寫進法律,這就是傳承弘揚沂蒙精神的生動實踐!”卞成飛感慨道。
為傳承弘揚沂蒙精神立法,正是齊魯兒女以最扎實的行動、最樸素的情感、最真誠的態度,推動沂蒙精神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大眾新聞記者 劉一穎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