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從國企辭職跑夜單貨運,青島95后小伙一年跑5萬公里月收入過萬
憑自己的勞動掙錢,跑貨運也沒啥丟人的……去年5月份,25歲的小伙李偉航辭去了一家國企的工作,開啟了跑單之旅。因為年輕,他很快掌握平臺算法,專接夜單和長途單。一年下來,他跑了5萬多公里,平均月收入過萬元。近日,記者就走近這位年輕的貨運司機,了解背后的苦與甜。
厭倦朝九晚五 辭職跑貨運
“感覺工作一眼望到頭了,工資也不高,就想出來闖一闖。”2020年,李偉航大專畢業以后,進了一家國有企業。工作雖然穩定,但是轉正以后月收入只有四五千元。每個月除去交通等各類開銷,剩不下多少錢。
父親一名遠洋船員,跟船去過很多國家。“可能是受父親的影響,有點冒險精神。”李偉航工作了一年后,果斷辭職。此后,他又輾轉幾家公司,并沒有找到合適工作。
2024年,他在朋友的介紹下,租了一輛車跑貨運。“平時就喜歡開車,覺著還挺適合。”李偉航說,跑貨運相對自由,如果累了就休息。以前,他在單位里請假,審批流程很復雜。而且,在單位里人多,他也不善于處理各種人際關系。
“跑貨運就是接貨、卸貨,跟客戶交流很少,干完活就回家。”李偉航說,剛開始不熟悉接單流程,收入比較少。跑了幾次以后,他很快就摸清了規律。一個月能跑出七八千元,除去車輛租金,還能收入四五千。于是,他下定決心買車專職干貨運。
跑夜單、長途單 一個月收入過萬
“剛開始主要跑短途,后來發現夜晚接單有補貼。”李偉航說,晚上容易犯困,接單的司機比較少,所以單價就高。平時晚上就刷手機,還不如出去接單。他有時候晚上七八點鐘接單,第二天五六點鐘才能跑到。
“最近一段時間跑海鮮和蔬菜的比較多。”李偉航說,他就住在城陽批發市場附近。為了保證新鮮,一些商戶會選擇晚上發貨,第二天就送到家門口。車輛續航300公里,所以大部分接煙臺、威海的訂單。晚上累了,他就會找一處充電樁,一邊充電,一邊休息。
在車上,他放置了一個折疊床。“時間比較緊張,幾乎都在車里睡。”李偉航說,最難受的是冬天。開了暖氣以后,車里很悶熱。不開暖氣,冷風呼呼往車廂里面吹。“第一次在戶外睡覺,心里也有點害怕。”李偉航說,他都選在人多的地方,安全也不用擔心,慢慢也就習慣了。
他一般只接晚上和跨城的長途單,每天大概五六單。雖然單量不多,但是價格比較高。跑了一年多以后,他還認識了很多老客戶。有些人會經常從他這里直接下訂單。
“一個月收入一萬多元。”李偉航說,他對這個收入也比較滿意。雖然是家中獨子,還是希望能通過自己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
過渡一下 未來希望找到合適工作
“收入挺好,背后也有很多辛苦。”李偉航說,五一假期他接了一個去東營的訂單。客戶發送了幾十套家具,總重500多公斤。在訂單里,客戶也寫明了幫忙卸貨并支付了費用。
晚上11時接到訂單以后,他連夜開車,第二天五六點鐘才趕到。“需要步行到五樓,當時一看有點后悔。”李偉航說,最大的一件接近200斤,自己一個人根本扛不動。于是,他在貨運平臺上又找了一個司機來“拼單”。
由于樓道狹窄,搬運異常費力,兩個人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忙完。這個活掙了800元,當時非常開心。第二天休息過來以后,兩條腿直打顫。李偉航說,如果是小件的話,他們能搭把手就幫一下。如果是大件,他們就需要支付搬運費用。
“通過跑貨運也學到了很多知識。”李偉航說,他接單的時候跑貨建材公司、海鮮市場。自己裝修的時候,他就會直接從源頭工廠來買。“增加了社會閱歷。”李偉航說,現在他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事這個工作。大家的觀念也放開了,不覺著有高低貴賤之分,適合自己就最好。
“還是希望找一份有所專長的工作。”李偉航說,跑貨運可以作為過渡或者兼職,但門檻也比較低,他將來希望學習一定的技術,找到更合適的工作。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孫桂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