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市小麥總體長勢喜人,為夏糧豐收奠定良好基礎
機器當幫手、衛星當參謀,植保無人機智能施肥、北斗導航精量播種、無人駕駛拖拉機高效作業、旋耕機自動避障……4月30日,青島市綠色增糧智能農機裝備演示暨小麥“一噴三防”推進活動在平度市蓼蘭鎮綠色增糧先行區的田間地頭開展,同步組織青島市第三屆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植保技能大賽,30余臺(套)高端智能農機具現場演示耕種管收全流程機械化作業,這場現場會上,物聯網、大數據、北斗導航等先進技術“云端”指揮,節水、環保、智能等特色突出,天地協同織就數字農網,智能農機守護沃野糧倉,為農民帶來了增產“綠科技”。
記者在活動現場還了解到,當前全市350多萬畝小麥總體長勢喜人,為今年夏糧豐收奠定良好基礎。今年市級財政統籌安排小麥“一噴三防”資金3055萬元組織開展小麥“一噴三防”,目前已完成統防統治面積15.5萬畝,力爭5月中旬實現全市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
“空中比武”競技最強“飛手”
“報告裁判,植保機已進入‘準備區’,請求起飛作業。”伴隨選手的報告聲,一架架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騰空而起,安全檢查、加注藥液、擰緊藥箱蓋、放至“起降區”……在平度市蓼蘭鎮青農產銷種子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里,一場“空中比武”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參賽選手在3米見方的起降區內完成毫米級精準起降,藥劑噴灑均勻度接近100%。活動現場,參賽選手玩轉智能植保無人機,推動現代農業逐步實現從“汗滴禾下土”到“鍵盤指上走”,彰顯了智慧農業的無限可能。
舉辦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植保技能大賽,是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旨在培養和選拔農業農村高技能人才,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實踐活動。本屆大賽由市農業農村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聯合舉辦,參賽5支代表隊的15名選手經過層層選拔進入今天的決賽,上演了一場現代高端智能裝備的技藝比武,展現了全市高素質農民的技能技藝。在理論知識環節,選手們認真作答。在實操技能比賽環節,一架架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在選手們的熟練操縱下,前進,橫向移動,返回,平穩降落,細密的液滴均勻地灑落在麥葉上,不到一分鐘時間就完成了一畝麥田的飛防操作。經過激烈比拼,來自平度的青島智益農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選手劉建波,以飽滿的熱情、嫻熟的操作、精湛的技藝勇奪大賽第一名,展示了新時代農業人的風采,展現了無人機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巨大潛力。
大賽采取“領隊+技術指導”雙保障模式,為每位選手提供全面服務保障。競賽內容按照《植保無人駕駛航空器質量評價技術規范》《農用遙控飛行器安全技術要求》以及《遙控飛行噴霧機試驗方法》等標準的要求設置。理論知識考試內容包括相應標準規定的職業道德、植保無人駕駛航空器基礎知識、植保無人駕駛航空器安全操作規范、藥劑相關知識、農機農藝融合等,適當增加相關新知識和新技術等內容。操作技能主要比賽植保作業。可以說,此次競賽是全面衡量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植保技能的舞臺,植保理論素養和飛防操作技能得到全面考察。
據了解,青島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高出全國17個百分點。目前,全市植保無人機保有量已達2200多架,開展植保無人機飛防的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70多家。本次競賽的舉辦,不僅是對科技興農、科技強農的積極響應,更是對培育“新農人”,加強農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有力推動。“與傳統人工相比,無人機‘飛防’效率可提升50倍,農藥利用率提高30%,畝均節本增效超200元。”青島市農業農村局農機化處處長徐振介紹,開展植保無人機操作手技能競賽活動,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用,讓更多“飛防能手”脫穎而出,讓無人機真正成為田間地頭的“新農具”,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金鑰匙”。
據介紹,獲得決賽總成績第一名的選手,將按規定程序向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報“青島市技術能手”,向青島市總工會申報相關稱號;獲得決賽總成績第二、三名的選手,按規定程序向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報“青島市行業技術能手”。青島浩碩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參賽機手劉元浩對記者說,“比賽學到的實用技巧,讓我更有針對性地改進提升操作技能,進一步提高作業效率和服務水平,真正讓農民省力省錢又增收。”
“一噴三防”打好“蟲口奪糧”攻堅戰
“過去背著藥桶一天只能打兩三畝,現在用無人機統一飛防,一畝地幾分鐘就完事兒了,省力省時又省錢!”在青豐種子合作社生產基地的麥田里,眼見10臺植保無人機幾個往返下來,就完成了百余畝麥田的藥劑噴灑,蓼蘭鎮勝利村種糧大戶代小雁很是欣喜。在青島市小麥病蟲害“一噴三防”統防統治現場會暨農作物重大有害生物應急防控演練活動現場,記者看到,飛防操作手輕點觸控屏,搭載智能模塊的T100植保無人機,就能完成田間掃描,實時生成一張施肥“處方”,讓麥田吃上“營養餐”。
開展“一噴三防”是促進小麥穩產增產的一項關鍵技術,指的是將殺菌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等混配,通過一次噴藥,達到防病治蟲、防干熱風、防早衰的目的,最終增加小麥千粒重。針對當前進入抽穗-揚花期的小麥生長、產量形成和病蟲害防控的“黃金”期,做好適時用藥、科學防治,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出臺《關于開展2025年小麥“一噴三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導意見,制作有關“一噴三防”等小視頻,成立了5個小麥重大病蟲監測防控指導小組,分赴各區市開展田間調查、防控技術指導,開展“一噴三防”和專業化統防統治宣傳培訓專題活動,發放明白紙3萬余份,培訓人員1500人次。與此同時,全市組織千余名農技人員深入麥田查看苗情,針對小麥中后期可能遇到的“一蟲三病”(小麥蚜蟲、小麥條銹病、小麥赤霉病、小麥白粉病)等重大病蟲害,開展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向農戶講解麥田管理要點,抓準防治時機,確保萬無一失。
“針對莖基腐病可防可控不可治的特點,集成一拌一噴兩提三適技術模式,并在全市范圍推廣。由于防治措施到位,目前實地調查表明,今年小麥莖基腐病發生率明顯降低。通過對各區市小麥主要病蟲監測,今年病蟲防控情況整體較好。”青島市農技中心植保部負責人王連剛提醒廣大農戶,要密切關注小麥中后期病蟲害的發生,確保不發生大面積爆發的危害。
據了解,今年以來,全市農業農村系統錨定“穩面積、提單產、保豐收”目標,搶抓農時、科學施策、統籌推進,克服小麥旺長、苗情復雜等多重困難,促小麥苗情實現轉化升級,目前全市小麥正處于孕穗期,總體長勢喜人,當前距我市小麥大面積收獲還有40多天,奪取夏糧豐收還要過干旱、病蟲、干熱風、爛場雨等多個關口,加強田管抗災奪豐收的任務依然艱巨,需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實施小麥“一噴三防”財政補助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引導社會化服務組織和廣大種植戶抓住小麥生產關鍵期,開展“聯防聯控、統防統治、群防群治”,既減少農戶投入,又提高防治效果,促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受到農戶的歡迎。今年,為了應對小麥生長中后期可能出現的病蟲害風險,市級財政統籌安排小麥“一噴三防”資金3055萬元,支持平度、萊西等6個區(市)組織開展小麥“一噴三防”,力爭5月中旬完成噴防工作,實現全市小麥“一噴三防”全覆蓋,將病蟲害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下一步,我們加強農技服務,充分用好財政防災減災資金,根據小麥生長中后期病蟲害發生態勢,發揮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優勢,鼓勵、支持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適時開展好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等規模化、專業化統防統治,并帶動周邊群眾實現“群防群治”,實現小麥“一噴三防”統防統治全覆蓋,全力以赴奪取夏糧豐產豐收。”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處處長宋輝說。
智能農機催生“慧種地”
“突突突……”青島市農技中心農機部負責人周海鵬剛解答完種糧農戶的問題,田間的一臺機械開始作業了,這是一臺裝備有北斗導航精量播種裝置的播種機。玉米種子根據設定好的間距,精準地落入土中。機器后面,一排排翻出的新泥,在春日的大地上畫出整齊的平行線。“裝備有北斗導航的精量播種能讓玉米植株排列整齊,增加透氣性,有助增產。”周海鵬說。
如今,隨著智能化、數智化的發展,正加速打破傳統農業在地域、時節、人力等方面的桎梏,讓設施農業管理更智慧、生產更精準、增產更增收。在活動現場,記者了解到,這次演示聚焦主要糧油作物耕種管收等全程機械化生產環節,現場展示推介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輔助駕駛噴桿噴霧機、玉米免耕精量播種機、小麥智能聯合收獲機、玉米穗莖兼收收獲機等先進農機裝備。裝備有北斗導航的無人駕駛拖拉機在田間自由馳騁,吸引了與會人員的目光。據青島嘉禾灃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東豹介紹,這臺300馬力的油電混動拖拉機,能夠實現全程無人駕駛,在田間地頭可以自動轉向掉頭,自主完成田間犁地、深翻、播種等作業,作業精度比人工駕駛還要高,是今年首次在青島地區投入農業生產使用,也是青島第一臺油電混動無人駕駛拖拉機。
綠色增糧,農機先行。近年來,青島市聚力提升農業智能高端機械化水平,大力推進“互聯網+農機作業”,提升農機裝備作業智能化水平,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1.6%。通過農業物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遙感衛星、數字孿生、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對糧油作物的在線精準管理,極大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率,降低了勞動投入成本。“現在有了這些高科技設備,徹底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日子,如今只要點點手機,就能隨時掌握作物的生長情況。”參加觀摩活動的基地負責人侯元江向觀摩人員說。如今,在智能精準管理下,高科技讓農業生產“智”質雙升。
觀摩現場還演示了農機作業監測系統這一“智慧大腦”,通過動態圖像識別監測技術,對麥田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掃描,精準繪制出麥田高清處方圖,為變量施藥提供了智能化決策依據,讓農業生產更加科學、精準、高效。
記者了解到,今年全市投入5萬余臺(套)農機具開展春季農業生產,包括基于北斗、5G的自動駕駛、遠程監控、智能控制等先進技術在內的大型拖拉機、植保機、聯合收割機等智能裝備,讓春耕春管實現從“汗滴禾下土”到“鍵盤指上走”的完美蝶變,當下,一幅科技春耕圖正在青島鄉村沃野鋪展。
(半島全媒體記者 陳亞梅 通訊員 傅景敏 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