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癡迷吹塤的管道工
4月29日,家住膠州的王成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拉坯制作古塤,一件件作品完成后放到屋外晾曬,這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他還是一名水電管道工,上門給人修管道、安裝衛浴等,這個行當他已經從事多年。他非常喜歡目前這兩份工作,用他的話來說:“都是吃香的手藝活,而且到哪都很管用”。
王成吹奏古塤。
王成有一次出門做工程時,看到了吹塤的表演,被悅耳的樂聲感染,停下手中活看了半天,事后還專門上網查詢古塤相關歷史和視頻,并利用業余時間開始研究和制作古塤。心靈手巧的王成很快摸索到一些工藝,把自己家樓下的儲藏室清空,開始了自己做古塤的道路。
王成吹奏自己制作的古塤。
自此之后,他干完工程活,就一頭扎進工作室,開始與泥巴、陶土打交道,還花錢購置拉坯機等設備,用于制作古塤。塤的制作用的是大沽河的深層黑陶土,根據陶土的重量、尺寸等決定塤的音調,制作過程調音非常重要,需要一點點地挖孔,就為了調出準確的音高。每個古塤要經過調制、捏制、晾曬、烘干等工序。同時,塤的外觀還會進行雕刻裝飾,以增加藝術價值和觀賞性。
王成吹奏古塤。
王成告訴記者,他研究古塤近十年了,從最初的門外漢,開始逐漸癡迷到如今投身古塤制作和演奏。他已經申請成立了膠州市古塤藝術專業委員會,讓古塤愛好者一起交流、研討和傳播,讓古塤演奏活躍在不同的舞臺上,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項古典的非遺樂器。至今他還記得最早學習吹奏塤時,每天看視頻學習演奏,從開始一個個音符到后來的整首樂曲,都是他刻苦練習帶來的收獲,就連身邊的朋友都稱贊,聽他吹奏古塤,好似沉浸到遠古時代,那種感覺美妙極了。最早教吹奏塤的老師,也認為他很有天賦,或許這也是他深愛古塤的緣故。
“最早制作古塤時,身邊的朋友勸我不要丟下安裝工的職業,因為平時主要工作是安裝廚衛用具、管道和一些工程活。家人都很贊成我學習演奏和制作古塤,我會好好兼顧這兩項手藝活,畢竟我還要養家,還要給家人幸福的生活。雖然之前從事的都是一些粗活,但是不影響我走進這個古典的藝術殿堂。日常中我專門開了一個門頭房叫土塤館,教一些喜歡吹奏古塤的愛好者,給他們講解古塤的歷史文化、一些技巧,都是我一點點從網上和書籍中學習來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古塤發揚傳承,分享塤的吹奏技法和心得,讓更多人認識這種樂器,將古塤文化發揚光大。”王成說道。
王成制作古塤時,愛好者現場觀摩。
據了解,現在王成每周都會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同時還會在學校、社區開展培訓工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古塤文化,同時定期在網絡平臺,通過網絡直播和網友交流,能夠會聚更多的塤藝愛好者,共同推動塤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記事板上,寫好古塤各種音符。
王成展示自己制作的古塤。
王成的音樂版權注冊證書
王成日常主業是一名管道工。
王成出門給客戶修管道和衛浴。
整理工具
王成在客戶衛生間里維修水盆。
王成參與各種文化活動。
王成與古塤愛好者一起演奏。
(半島全媒體記者 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