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婚戀軍師?年輕人用DeepSeek尋找“最佳伴侶”
網友菠蘿蜜(化名)將自己的MBTI人格、激素特質等數據輸入DeepSeek,轉眼間就得到了一份適配伴侶畫像分析報告。DeepSeek最先開始處理的是菠蘿蜜精心準備的“人類數據包”,這位男生將自己的個人信息、性格特點、感情經歷、價值取向,以及日常狀態、興趣愛好等悉數輸入對話框,他深知,要從DeepSeek獲取有用的婚戀建議,就必須提供顆粒度足夠細的信息。
因此,光是在個人信息中,菠蘿蜜就把自己的多維度數據毫無保留地提供給DeepSeek系統,他期望DeepSeek能夠扮演一名精通心理學(包括進化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發展理論、親密關系)和神經生物學(涉及腦科學、激素對人格和擇偶的影響)的婚戀專家,從而為自己尋找伴侶提供專業的建議。很快,DeepSeek給出了結果。它的回應大大超出了菠蘿蜜的預期。在擇偶需求方面,DeepSeek展現了驚人的洞察力,它甚至發現了菠蘿蜜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潛在意圖。
讓菠蘿蜜感到驚喜的是,他認為DeepSeek就像是一個出色的思考輔助者,能夠挖掘出他在需求表達上那些邏輯矛盾之處,或者是他不明朗甚至遺漏的想法。“它把我那些比較模糊的想法拆解得更加細致、深入了。”菠蘿蜜對DeepSeek最終的分析結果這樣評價道。
當DeepSeek成為情感策略師
和菠蘿蜜的用法有所不同,小張正在體驗另一種有DeepSeek介入的情感探索。在經歷數次“線上火熱、線下冷場”的相親后,他決意請DeepSeek教他如何找對象。
DeepSeek不僅分析出小張在相親中的優劣勢,還精心測算出目標人群定位、渠道選擇策略、關系推進技巧以及風險控制提醒,甚至還給出了執行時間表。其中,最讓小張滿意的是,這位“數字軍師”還為他列出了形象管理要點,并且建議他將社交標簽設計為“半導體工程師里面最會講歷史的羽毛球手”,以此打造差異化亮點。小張欣然決定對照AI給出的“戰略”建議,修改了自己的相親簡歷。
在關系推進技巧方面,DeepSeek針對兩性相處中期給出了價值觀測試建議,這讓小張不禁回想起曾經在網上看到的那些因為價值觀差異導致分手的故事。DeepSeek告訴他,可以通過探討這些事件來測試對方的價值觀、消費觀以便提前進行篩選。
DeepSeek“戀愛軍師”只是參考
從星座匹配到16型人格,量化浪漫已經成為部分年輕人的新選擇。在AI和算法的加持下,一些人對于精準匹配的追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北青報記者在某生活方式類平臺發現,和菠蘿蜜、小張一樣,許多年輕人對使用DeepSeek來進行情感方面的分析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們熱衷于借助DeepSeek測算出自己“最佳伴侶”的畫像,或者干脆將DeepSeek當作一位專業的情感分析師,向其提供自己的相關信息,從而獲取擇偶定位以及婚戀方面的建議。多數網友在體驗之后不禁感慨,DeepSeek所給出的答案與內心的想法有著較高的契合度。
然而,技術賦能并非毫無邊界。小張就發現,AI在對自己進行評價和認知時容易陷入“IT男刻板印象”,從而忽視了個體的特殊性。而且,它推薦的線下機構組織的相親活動充滿了“刻意設計的真實”,這讓小張提不起太大的興趣。
更深層次的矛盾在于數據與隱私的悖論。
小張擔心隱私泄露,所以在向DeepSeek介紹自己時,刻意對隱私信息進行了模糊處理,但他也明白,要想獲得更精準的分析就不得不提供更多的個人信息。菠蘿蜜也坦言,在現實生活中找對象,人們也不會死板地按照AI劃定的標準一一比對。從某種程度來說,DeepSeek雖然能教人們規避風險,但也可能過濾掉那些充滿冒險的浪漫。
這種對AI“有限信任”的模式,折射出他們試圖在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之間尋找平衡的努力。看著DeepSeek生成的最佳伴侶畫像,菠蘿蜜雖然覺得這個畫像和自己心里的預期差別不大,但他心里很清楚,這僅僅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和大方向。他深知,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東西根本無法進行測量。而且,任何一個AI大模型都依賴于它輸入的數據,而這些數據的維度是有限的。就如同生活中的諸多細節,是目前的數據無法采集到的。所以,他只是把DeepSeek當作一個思考的輔助者,一個能為自己提供不同視角的“軍師”或者說是“決策輔助系統”。
菠蘿蜜把自己使用DeepSeek的經歷寫成了一篇帖子分享到社交平臺。正如他所期望的那樣,帖子吸引了許多和他志趣相投以及真正思考過婚戀問題的人,他收到了大概30多條異性的私信。現在,他依著內心的選擇與潛在對象保持著自然接觸。菠蘿蜜相信,個人資料和AI測算出的匹配度只能做基礎篩選和判斷,用DeepSeek也不是為了尋找完美伴侶,而是增加共振的可能。“那些不經意的吐槽和長談,比任何標簽更接近愛情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