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青島市第226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任雙雙:讓愛的微光匯聚成星河
任雙雙,是青島流亭復盛大酒店的一名普通員工。2016年的一個尋常日子,任雙雙在李村血站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獻血。彼時的她或許未曾想到,這小小的一袋血液,不僅是一份生命的饋贈,更成為她十年間堅持公益奉獻的起點。從普通員工到中華骨髓庫志愿者,從器官捐獻登記到成為城陽區第28例、青島市第226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這位“90后”女孩用行動詮釋了微光成炬的力量。“當我們伸出手幫助他人時,或許也在為未來的自己點亮一盞燈。”任雙雙說道,如今,她的故事正在感動著身邊的很多人。
2013年夏天,高中剛剛畢業的任雙雙站在醫院的走廊里,手里攥著一張獻血單,手指微微發抖。母親因病住院急需輸血,作為直系親屬的她卻因感冒服藥無法獻血。“當時覺得自己特別沒用。”回憶起那個夏天,她仍有些哽咽。所幸手術順利,醫護人員的專業與善意讓她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溫暖交織的力量。“如果將來有機會,我一定要幫到別人。”這個念頭如同一顆種子,悄然埋入了她的心底。
三年后,那顆種子終于破土而出。2016年,剛剛步入社會的任雙雙走進李村血站。當看到自己獻出的那一袋鮮血時,她內心無比感慨:“原來我的血能成為別人活下去的希望,我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堅持下去。”從那開始,任雙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到血站獻血,截至目前累計獻全血6次,2400毫升。
第一次獻血之前,任雙雙曾經在網上查詢過獻血的知識,也簡單了解了造血干細胞捐獻,所以在第一次獻血的過程中,她主動和護士聊起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在得知能拯救人的性命時,任雙雙毫不猶豫地填寫了登記表,將血樣錄入中華骨髓庫。2022年1月,她又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卡上鄭重簽下名字。“簽完字那天,我特別開心,好像人生突然有了更重的分量。”任雙雙說,她一直等待著有機會用熱血拯救生命。
2025年1月,一通來自紅十字會的電話打破了任雙雙平靜的生活。工作人員告知,她的造血干細胞與一名患者初配成功,但作為第六順位捐獻者,匹配成功的概率“比中彩票還低”。“我當時想我是第六順位,如果真的和我配型成功,那患者要經歷五次失望。我很想捐獻,但每當想到這里,我就又很心疼患者。”任雙雙說,這個念頭讓她徹夜難眠。
盡管家人擔心捐獻影響健康,朋友勸她“別抱太大希望”,任雙雙還是堅持完成了體檢和高配型檢測。等待結果的半個月里,她主動查閱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相關資料,了解捐獻流程和注意事項,還加強鍛煉、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我要時刻保持最好的身體狀態,萬一匹配成功了呢!”
一個明媚的午后,城陽紅十字會向任雙雙傳來了高配型成功的消息。任雙雙握著手機,心情非常激動。面對親友的勸阻,她寬慰地勸解著,并向親友們普及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知識。在她看來,能救人一命,比什么都值。
3月10日,任雙雙提前住進了青島市中心醫院進行抽血化驗、注射動員劑等前期的準備。3月14日,任雙雙正式實施了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城陽區第28例、青島市第226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捐獻完的那一刻,我很為自己驕傲。此刻,我的血或許正流淌在某個陌生人的身體里。這讓我覺得,自己和這個世界有了更深的聯結。”
現實中,像任雙雙這樣的第六順位成功案例鳳毛麟角,但正是這微小的概率,托起了絕境中的生命。任雙雙的故事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讓每個普通人看到善意的另一種可能:一袋血、一份樣本、一次堅定的“我愿意”,足以重燃一個家庭的希望。“幫助別人不需要等到功成名就,此刻我們就能成為別人的光。”任雙雙說,未來,她將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宣傳志愿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更多人,讓生命的火種不斷延續,讓愛的微光匯聚成星河。
(半島全媒體記者 葛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