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專訪——海信學校諸貝貝:解碼“十分之一人生”的教育哲學
半島網3月29日訊 九年,在看似漫長的人生歲月中,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這是孩子們人生中的十分之一。當這個提法,從九年一貫制海信學校掌舵人諸貝貝校長口中頗為鄭重地說出的時候,記者為之一振,頓感耳目一新。當一個家庭將孩子生命的十分之一交付給一所學校的時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與責任。諸校長坦言,這是她發自肺腑的感受,也是她曾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議和培訓上說過的話。
于是,本期校長專訪由此展開。
教育認知:構建人生根基的“十分之一”
此前很長一段時間,諸校長在媒體面前頗為低調,她不愿意拋頭露面,直言“不想宣傳自己”。但當記者提出,作為一所廣受關注的新星學校的掌舵人,校長不代表她自己,她代表的是身后的這所學校,在公眾面前表達“一校之長”的辦學愿景和教育追求,作為校長的這份“犧牲”責無旁貸時,諸校長才接受。
諸校長是一個很“真”的人,真到什么程度?她認準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位,不打折扣;她判斷不符合規定的事,一定要指出來,且全力修正;她對創新的、有智慧的做法,毫不吝嗇表揚和贊賞;但要是犯了錯,她也會毫不留情地指出,并閉環督查。因此,在這位年近60歲的女校長身上,您能看到她很嚴厲,但又很親切;很懂創新,但也很守規矩;很好學,但又不唯書本;很溫情,但又鐵面無私……她有著這個年齡難得的對“真教育”的執著追求和精神銳氣,師生們也能很經常地領會到她那份信手拈來的教育智慧和人生坦蕩,這讓記者不禁感嘆,如此神奇而又珍貴的品質組合集聚在一個人的身上,完美、和諧,盡顯“人”的內涵與高維。
“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孩子們在這里從六歲長到十五六歲,這九年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十分之一,更是構建人格底色的關鍵時期”,作為一位有著35年優質高中從教經驗的教育工作者,諸校長天然地用高中的視野和思維來思考和琢磨她眼下所帶領的這所九年一貫制的海信學校,“正如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說‘要站在中國看世界,更要站在世界看中國’一樣,我站在基礎教育的頂端看基礎教育,這種從高到低、從低到高的貫通和思考,帶給我很多的收獲和感悟”,因此,諸校長的教育哲學始終蘊含著“貫通思維”,她從理念到行動始終如一地將一個即將成年的孩子所擁有的優秀品質、能力和素養,對應拆解為義務教育各年齡段的成長密碼,并在潛移默化中悄然落地,這也是諸校長帶領老師們在海信學校堅定在做的事。
教育創新:在銜接處尋找育人密碼
如果您的身邊有海信學校一年級、六年級學生或家長,那么您大概率聽說了海信學校的新動作——銜接課程。由諸校長親自牽頭,帶領團隊研發了兩年的幼小銜接、小初銜接課程,終于在上個學期正式在一年級和六年級的海信學子身上得到了應用和實踐。面對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小豆丁,海信小學部針對6 - 7歲兒童心理特點和實際能力進行深入研究,設計了 “小海信啟蒙站”幼小銜接課程。該課程科學有效、內容豐富,不僅注重激發和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專注力與持久性,還致力于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諸校長介紹,借助這一課程,孩子們能更好地適應小學的系統學習,為開啟小學學習生活筑牢基礎。
而到了小學高段,做好小初銜接工作的鋪墊和積累就更加意義深遠。諸校長介紹,海信初中部的老師們利用課后托管時間為六年級開設興趣素養課,創新獨運地通過實驗、故事、專題等形式激發孩子們對科學、歷史、生物等多門學科的探究和思考,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開心愉悅、沒有作業”,孩子們在這樣的銜接課中將初中階段有價值但又因時間精力所限而略顯奢侈的學習體驗遷移到六年級,“新鮮、新奇、有趣,收獲很大”,自然而然地,這批孩子們在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思維成長中鋪墊了小初階段的知識和情感,更激發起了他們對于初中生活的期待和向往。特別是后者,在當前這個教育生態下,顯得尤為可貴。
諸校長的履歷金光閃閃,她從青島一中的一名優秀地理老師、班主任做起,與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因為聰敏好學、善于思考、對教育教學頗有主見和心得,先后擔任了青島一中、青島二中副校長職務,并在青島九中黨委副書記職務上退休,“一直到退休都在給孩子們上課,哪怕是疫情期間也堅持線上授課,我最喜歡的地方始終是課堂,喜歡與學生在一起”。受海信集團之邀,諸校長退休后無縫銜接來到了海信學校。除了身兼齊魯名師、省特級教師、山東省教學能手、青島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之外,諸校長還曾是青島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主持參與過青島市“十三五”、“十二五”重要課題研究,擔任過全國“一師一優課”評審專家、全國基礎教育教學專家,這些更是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諸貝貝校長教育教學和管理業務的精湛水準。于是,在海信學校這方教育沃土上,諸貝貝校長基于對學生成長規律的認知和把握,主動擔當,將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內涵和價值逐一分解,帶領全校教師努力構建系統且連貫的教育生態。
走過五年歷程的海信學校,如今擁有了島城絕無僅有的一支實現了小初高貫通的管理團隊。除諸校長外,海信小學部校長戚燕冰出身于青島市實驗小學,過硬的從教歷程和育人理念與同樣出身于李滄公辦校長職務的肖紅燕校長完美匹配,兩位校長對教育教學規律的把握和對課程設置的精到,確保實現海信學校管理、師資、課程、活動等各項目標與任務的毫不打折,更是在銜接方面極為“適切”地與諸校長的理念和追求同頻。諸校長介紹,在海信學校,除了初中部的老師們要到小學六年級承擔銜接課程之外,小學部的老師要到初中聽課并參加教研或班會,通過了解大孩子們的狀態和心智,反觀自己在小學的舉措和作為。每個月全校每個學科的老師們都有小初大集備,還通過聽課、教研、評課和同課異構等活動,在學生成長的最近發展區向寬度和深度拓展,為初中學習筑牢基礎。
記得上屆初三學子中考前夕,學校安排初三學生離校前與一年級小朋友組織了一次牽手傳承儀式,“初三的哥哥姐姐牽著這些軟萌萌的小弟弟小妹妹們的手,送上自己準備的小禮物,逗小弟弟妹妹們開心,他們內心最柔軟的愛被激發,可以很好地緩解中考的心理壓力,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來說,看到大哥哥大姐姐們,小朋友心中也種下了憧憬初中生活的種子”,通過這點點滴滴的滋養和傳承,每個人都能在不同階段生發出蓬勃的內在力量。
全人教育:喚醒生命的內在力量
基于對高中學生身心健康的熟悉和關切,諸校長清晰地感受到“人”的價值和力量。她明確表示,海信學校不培養馴服聽話的孩子,而是要堅定地培養會傾聽自己內心的孩子。因此,海信學校從孩子們入學伊始就有給孩子們“留白”的時空設計,“比如初中生早晨7點半之前,小學生早晨8點之前,如果來到了學校,老師引導孩子們學會自我設計”。諸校長認為,人要有追求和自我認知,學校應培養有自我認知和創新能力的學生。在學校管理中,她鼓勵老師們絕不拘泥于單純的保姆式、精細化管理,而是引導老師鼓勵學生在團隊中自我設計、管理自己并影響團隊。“有的孩子進入中學以后,只要老師不布置任務,他就只能瞪著眼等老師,沒有自己的計劃和打算,更沒有自主學習能力,這是走不長遠的”,但同時,諸校長也強調自我意識與團隊意識培養雙軌進行,學生通過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試錯糾錯,老師給予容錯空間,培養學生的邊界感和尺度意識,使學生既能管好自己,又能在團隊規則下做好自己,而這種理念和實踐才能保證孩子們的未來不會脫軌并受益終生。
諸校長格外關注教育智慧和方法,“如果一個老師在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只會粗暴地批評呵斥,這是專業性不足的體現”,諸校長重視教育的力量,“一旦有了真正的教育的力量,就會有很多的智慧和方法,并且能從中品嘗到愉悅”,而尋找和擁有教育的力量的方法就是學習, “一定要學習、感悟和創新”。
諸校長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她認為所有老師的課堂都要貫穿心理健康指導,“如果只在乎學科、知識和分數,人就會被弱化,老師們的課堂要時刻裝著學生,關注學生,只有人與人的互動,才能讓教育真正的發生”。諸校長鼓勵心理教師跟數學、物理等學科教師多溝通交流,研究破解部分學生在數理學習上的畏難情緒;她推動心理與美術、音樂教師聯動,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來表達和疏解情緒;她引導心理教師與班主任對接,在小初銜接階段開設“社會與情感能力課程”,在去除“心理課”污名化的同時,讓心理健康教育在潛移默化中落地生根。
“大孩子可能會覺得我挺嚴厲,但小孩子們卻又對我那么親昵”,諸校長表示,面對小學段的孩子們,她倡導以“蹲下來跟學生講話”的平等關愛方式,抓緊抓實習慣培養;她關注學生大膽自信表達,重視教育教學細節;她關注個體差異,著重做好均衡教育,培養生活與學習基礎能力。“在教育過程中,我們需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讓他們在成長的初期,內心就能得到力量的滋養”,諸校長表示,當孩子內心充滿愛,精神世界便會豐盈,這種充盈的狀態,能讓他們獲得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感受到被愛與關懷的孩子,內心會充滿安全感,由此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在安全感與歸屬感的支撐下,孩子會變得更加自信,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更勇于創新,成為更加具備持續發展能力的新時代少年”。
面向未來:在傳承與創新中生長
作為一所年輕而又高起點的民辦學校,海信學校已然結出碩果,但在諸校長眼中,海信學校面向未來有很寬闊的發展空間。諸校長在海信學校推行藝術素養測評,針對不善于跑跳、不善于吹拉彈唱的學生,引導她們通過藝術欣賞與體育項目解說培養興趣,這樣一來,即便在藝術和體育項目中無優勢的學生,依然可以欣賞和感受藝術和體育之美,傳播藝術體育之美,并鍛煉和提升自己語言表達等更為全面的能力。海信學校還將社團課程升級為藝術素養普及課程,如小學手風琴、馬林巴等社團課程與不同年級的音樂課融合,每學期安排4 - 5節普及課,讓學生在學習藝術知識的同時,親身體驗專項器樂表演的藝術魅力,為有天賦和興趣的學生提供進一步深造的機會,而這份獨一無二的學習機會和體驗,也將為孩子們留下非常珍貴的美好記憶,在他們這最為重要的人生十分之一中留下注腳。海信學校得天獨厚的科技基因和資源優勢,無處不在地蘊含在師生工作和學習的日常,AI循證課堂、與AI大模型的互動和使用等,也都走在時代潮流的前沿并不斷迭代升級……
作為一所科技企業背景學校的掌舵人,諸校長直言:創新是海信學校的基因,她必然是面向未來的,“把海信學校建設成為世人向往和尊敬的教育殿堂,我們充滿希望”,海信學校全體教師正在潛心研究教育規律,學習并掌握真正的教育的力量,用教育的力量破解海信學校卓越成長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我們會從理念上辦真教育,鍛造出優秀的教師團隊,培養出能適應未來發展的各有特質的學生。”
離校時,夕陽為海信學校的鐘樓鍍上金邊。這座承載著“十分之一人生”教育哲學的殿堂,正以靜水流深的方式重塑教育生態。海信學校的教育答卷,讓我們共同期待。(半島全媒體記者 郝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