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時評:對校園戾氣堅決說“不”
半島全媒體記者 崔璞 高書華
8月16日,長沙市岳麓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長沙9歲女生被老師用三角尺砸成重傷”案,引起人們廣泛關注。據極目新聞報道,涉事老師宋某明庭審中當庭翻供,稱為了震懾吵鬧的學生,拿出三角尺做扔出的假動作,因為脫手導致三角尺砸傷學生,表示自己非常難過,并對受害人劉某某家屬表示道歉。
是失手還是故意,具體事實將由法庭依法作出認定和判決。但血淋淋的現實是,一個超出正常教育范圍的舉動,造成了9歲女學生身心嚴重傷害。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何戾氣要不得。
通過起訴書得知,2023年9月6日16時許,宋某明發現學生一直在吵鬧,一名學生因玩娃娃玩具被宋某明沒收,一直央求宋某明返還并理論。后來宋某明為震懾學生將講臺上的桌子掀翻,并將一硬塑料三角形教學尺子折斷后,將半截尺子砸向那個玩娃娃的同學所在方位。尺子卻最終砸到了坐在前排的劉某某額頭,導致劉某某重傷二級。公訴機關認為,應當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無論掀翻講臺上的桌子,還是折斷教學尺子,還是讓尺子飛向學生,都是老師心有戾氣的真切體現。這樣的事件并非個例。今年3月在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濱江路小學,一名女教師在教室外多次用力扇打一名女學生耳光,而另一名女教師也推搡拖拽學生。7月,在全國體校U16籃球錦標賽預選賽(西寧賽區)上,一段“籃球隊員被一女子連抽9記耳光”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目前,相關部門已經迅速介入,并對涉事人作出相關處理。
當然我們也相信,戾氣行為只是極少數教師存在的現象。這些戾氣老師把適當懲戒當借口,對學生實施肆意辱罵侮辱毆打等行為,這些事件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于這些教師戾氣過重的現象的關注和思考,他們的戾氣為何這么重?從根本上來講,是這些人的師德不過關。
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師德者,師之正氣也,匡扶師道正義,守護學生成長。建議教育部門和學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立科學有效的師德師風監督機制,確保教師行為符合教育原則和對學生權益的保護,嚴把政治關、師德關,對師德失范的教師堅決實行“一票否決”,才能從根本上扭轉“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引導教師祛除浮躁之氣、遠離功利之風、回歸教育初心。
校園本應該是不摻雜任何雜質的樂土,絕不能變成“武林”。除了個別教師的戾氣,此前我們談到最多的校園暴力,是未成年校園欺凌事件。今年3月,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3名初中生霸凌同學并將其殺害”的極端案件曾引起社會關注。
這些戾氣的形成原因,除了家庭和學校相關教育的缺失,社會上戾氣的污染也不可小覷。主要是因為少部分人出于對規則的漠視、對社會的不信任以及法律意識的淡薄。特別是“網絡廁所”“開盒掛人”行為、借社會熱點事件惡意詆毀、造謠攻擊等網絡戾氣,成為相關部門整治的重點。
校園作為教書育人的場所,絕不允許社會戾氣侵蝕校園、侵蝕教育。我們急需用教育本源中的“正氣”——溫潤和諧之氣,徹底清除掉污染校園生態的“霧霾”——社會戾氣。也急需教師以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真正做到“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激勵自己、影響學生,化除潛在的校園戾氣。
由此擴展到家長和社會,每一個人都應對戾氣說不。教師、學生、家長都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從情緒管理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入手,讓戾氣遠離,讓和諧走進校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