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維權】饅頭暗藏“圖釘”險被誤食!消費者希望食品安全問題及時休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菲
“朋友給我送了個花餑餑非常精美,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都非常喜歡,但是食用的時候卻讓花餑餑上“金蟾”的眼睛把牙硌了一下,幸虧及時發現,要是讓老人或者孩子吞下去,后果不堪設想。”市民賈先生對自己遇到的這個事很是憂心,便撥打83961002消費者維權熱線,希望通過本報能給大家提個醒,也希望商家和相關部門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問題。
吃餑餑硌到牙,幸好沒吞咽
2月21日,市民賈先生通過半島都市報《萊西新聞》維權熱線向記者講述自己的經歷,因為現在的花餑餑備受市民喜愛,常以生日、節日蛋糕等樣式出現在市民的餐桌上,賈先生的朋友就送給他一個造型精美的花餑餑,蓮花形狀的饅頭底座上裝飾著用面粉做的壽桃、兔子、魚、金蟾等寓意吉祥的造型,顏色艷麗,各種動物形象也比較逼真,家庭聚會的時候他便拿出來讓家人食用,要不是硌到牙齒,可能就被吞咽下去了。
記者通過賈先生提供的圖片發現,賈先生食用的是萊西李權莊禾全記花樣饅頭,他所說的異物是指饅頭上“金蟾”眼部的裝飾物,目測有兩厘米左右疑似塑料制品的東西,形狀如同圖釘,一端是眼珠造型,一端比較尖銳。“這種小物件稍不注意就容易誤食,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食用時容易疏忽,這種東西吞下去后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傷害。”賈先生說道。
賈先生險食的“金蟾”眼睛
為造型好看,使用不可食用的道具
記者聯系萊西李權莊的禾全記的售后經理全女士,全女士表示他們公司確實有這款產品,為了產品造型的美觀性使產品更加形象,達到惟妙惟肖的效果,會使用一些道具,比如生蟲、老虎、魚等面食造型的眼睛,這款產品金蟾的眼睛部分就是用塑料裝飾物替代的。
全女士說:“整個花餑餑行業都是這樣做的,我們并不是個例,還有部分商家為了塑形,在產品里加入鐵絲。但是通常他們的產品包裝外也貼有提醒標簽,來提示客戶眼睛部分不可食用,食用之前一定要取下,避免被誤食。”當記者問到饅頭里加鐵絲塑形的產品是用來展示觀賞還是用來食用時,全女士并未做正面回答。
售后經理全女士說他們有過類似的投訴,也已經和客戶解釋清楚,可能是同一位客戶。并讓記者轉達這位客戶,如果有什么訴求可以直接聯系她,她們會給客戶解釋或適當賠償。隨后全女士給記者發來一條信息內容是“我覺得就像奶油蛋糕一樣,上面會插各種道具裝飾,如果說有危險性,其實不僅僅是這種道具,太多行業都有。”隨后全女士提供給記者一張貼有提示貼的圖片。
商家提供的產品圖片
消費者不求賠償,只求“安心”
當記者將與商家溝通過程,及禾全記售后人員的意思轉達給賈先生時,賈先生說他從未聯系過禾全記的售后人員,并不是全女士所說的另一位投訴者,而且他也并沒有在這個花餑餑上看見過商家所說的提示標簽,對于商家提出的售后服務,他說不需要,也不想要任何賠償。賈先生說:“只是想借此事件為廣大市民提個醒,避免他人誤食。同時也希望商家不要以為貼有提示,就可以用任何東西做食品。”
記者隨后將此事反映給萊西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商家貼有提示貼,但是食品中出現尖銳非食用物品是絕對不允許的,食品安全法明確表示,饅頭中出現的是不可食用的塑料裝飾物,是不允許直接接觸食品的,任何材料和食品接觸都應該符合國家相關食品安全標準的要求,像賈先生遇到的這種情況并不是像商家說的那么簡單,他們也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對此類行業加強監管。
之后禾全記的售后經理全女士告知記者,他們下午已進行整頓,并安排工作人員更換裝飾物,以后將選用黑豆或者是面來裝飾。
市立醫院急診科歐陽娟主治醫師提醒:
如果出現誤食尖銳物品等情況,一定要注意觀察誤食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及腹痛情況、大便情況,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到醫院就診,并詳細告知醫生吞入物品的種類,進行相關的輔助檢查,明確異物所在的部位,是否會有胃腸道黏膜的損傷,是否出現穿透胃腸道的情況,如果已經出現穿透胃腸道的情況,就需要及時的給予內鏡探查,或進行手術將異物取出。
自半島都市報《萊西新聞》開通消費者維權熱線以來,已經幫助不少市民解決消費糾紛問題,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哪些消費的糟心事、煩心事,可以撥打83961002消費者維權熱線,我們將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幫助消費者維護應有的權益。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